2015年3月28日

王浩一〈在南方,我的旅行叫美好生活!〉講座記錄_(上)

許悔之:
今天是龍顏講堂在初春的演講,今天邀請了作家王浩一來為各位做專題的演講。浩一大家都知道,他最早是寫一些關於臺南好吃的食物、臺南人文的地景。可是這些年他花了很多時間,把他對於易經的研究、專長跟歷史人物人格特質做交織,這個交織完成了很多部動人心弦的作品。我們看到了各式各樣的人,在生命的抉擇該怎麼辦。
今年在一月時也出版了《著時:南方美時美食》,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寫的,這個講的是南方美麗的時節及美好的食物。
浩一今天的演講《在南方,我的旅行叫美好生活!》,其實在講的旅行,不只是去找食材或者去玩耍,其實在講的是一種感覺,你看著時間和空間在移動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健康的身體應和著節氣,然後你吃到了好的食物,你有了一個很清明的感覺與思想。我覺得這樣子人類不管是所有的快樂或是美好的交會,都要從好的身心開始。

王浩一:
要有健康的身體,色、香、味才會有意義,除了這些之外,我想某種程度的心靈跟自己家鄉的文化,我想能夠做一個橫的與直的交織,那這種生活上面的小確幸,不只在這個混沌、混亂的市集中,能夠找到讓自己某種快樂安頓在一個角落,其實也是一個幸福。

今天非常感謝基金會及各位能夠讓我來到這邊分享,到臺南去,當然古蹟是一個、小吃是一個,目前臺南最流行的是「慢臺南」或者是「臺南學」,臺南現在在臺灣變成一個很特別、有韻味的一個生活態度及一個歷史的背景。
我前陣子寫的一個老樹,現在又寫了食材,我總覺得這些東西是非常特殊的。我們過去聽胡德夫唱《美麗島》,他最後吟唱著,這塊土地除了有勤份的人之外,我們有水牛、稻米、玉蘭花、香蕉。過去我們也能夠理解,這似乎是我們離開城市之外,應該要有的一個畫面。
可是當時寫歌的、唱歌的人都不知道 ,原來那四個都不是臺灣原生種,是在不同的時期被引進臺灣的。荷蘭人的時期引進水牛、鄭成功引進玉蘭花、乾隆時期引進香蕉,稻米又分成好幾種,我們今天吃的主要是蓬萊米,是日本人磯永吉博士在陽明山的竹子湖下花了十年的時間,把月光米改成我們今天的蓬萊米。
所以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理解到,臺灣的歷史在380多年的時間,經過了38年荷蘭人、23年鄭成功、213年清朝、50年的日本到現在70年的時間。很短的時間就改朝換代,很短的時間又留下很長很多不一樣的樹、不一樣的文化。
所以想帶領大家,從這四個、五個面向,來跟大家講,如果你去南方旅行,不能只吃小吃、也不能只看古蹟。應該有很多的方式,你可以自己交織來走。所以我們今天希望用一個全面化的方式,來帶大家去逛臺南、南臺灣。
臺南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臺南,很明朝的城市》這個題目是我之前在廣州演講的題目,廣州很多人聽過臺南,可是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夠具體講出臺南是什麼東西。正如我們今天描繪紐西蘭的基督城,好像有很多的古蹟,可是就沒辦法有更多的想法出來。所以到了廣州,我就用這樣的題目來跟大家聊。
然後我也曾到金門去講美食,因為鄭成功當時候從金門、廈門,把明朝的食物到了鹿耳門,然後進來。所以整個明朝時候的臺南一些美食是怎麼過來的。比方說我們從茯苓糕這個食物來分享。
茯苓糕當時是天地會所創的一個糕點,天地會當時的中心思想是:反清復明。用「復明」這兩個字來找到「茯苓」這個東西。下面幾張照片跟各位分享。

這是早上三點半的時候我去採訪,在來米已經磨成粉了,正在篩糠,一桶一桶的在來米就粉是固定好的。就像茯苓粉,茯苓是一種菌類,長在榕樹的樹根下,所以他排汗利尿,很清爽,也非常的香。所以這樣顏色的一個粉,跟米的粉的合在一起,自然散發出一種不一樣的味道。

這樣弄完之後,這是一個蒸籠,蒸籠就把一桶的量倒了一半在蒸籠當中。

接下來就是很多的豆類的餡,這個是小紅豆、也有綠豆、大紅豆,一個杓子就是一個蒸籠的一個量。

再來呢,這些料就倒在蒸籠當中,把它抺勻,之後再把那半個在來米的粉撲在上面,之後再抺平。


用鐵片切開,在蒸熟之後,自然會順著裂開來。35分鐘蒸透了,取出來、倒出來,用刷子將多餘的粉刷掉。這個拍照的時間已經是將近5點半的時間了。打包之後,門口也開始有人要來買了。早上11點或11點半就賣完了。這就是明期的時候天地會所留下來的一個美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