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

許悔之〈帶著金剛經的旅行:泰國清邁無夢寺及其他〉講座記錄_(上)

主持人:各位來賓大家好,非常感謝在星期六的下午來到這裡。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詩人----許悔之先生,為我們講《帶著金剛經的旅行:泰國清邁無夢寺及其他》。
在這裡首先非常感謝許悔之先生這一年來,一直協助龍顏基金會推廣各項文化活動,包括龍顏講堂及擔任龍顏FUN書獎的評審。
許悔之先生曾任《自由時報》副刊主編、《中時晚報》副刊編輯、《聯合文學》月刊及出版社總編輯,從學生時代就參加過各個比賽,得獎無數。也出版了許多的文學集,現為有鹿文化的總經理及總編輯。
接下來我們將時間交給許悔之先生


許悔之:大家午安,我看到除了我認識的人,還有那麼多我不認識的人,就感到沒那麼焦慮了。
這一年和龍顏基金會有很多的合作、很多場的演講,昨天在颱風假公佈之前,我開始想到:如果不要演講該有多好。可是又覺得自己很認真準備,沒有演講又很可惜。
作為一個對佛法很有興趣的人、對人生有很多困惑的人,也許這是各位給我的時間與機會,讓我可以誠心藉由一次的佛寺之旅,跟大家講我生命中有過的一些困惑、理解,或是一些重新的認識。
我今天準備了很多精彩的照片,各位等一下就可以看到。一個從13歲第一次讀到「金剛經」的小孩,到現在快50歲了,他的一些看法和感覺。
在座有的人我有見過,有的人我沒見過。而我們今天為什麼會相會呢?從佛法來說:這個叫「因緣」。佛法就是在談「因緣」、「因果」、「無常」、「苦」、「空」,這樣的一個次第及循環。
作為一個對佛教很有興趣的人,我最早的困惑是「對生命的恐懼」。我小時候常常在桃園的鄉下騎著一臺很大的腳踏車,騎到中壢的圓光寺。我就會在那蓮花池坐很久、很久,就好像有一個很親近的感覺。
後來我爸把我送到復旦中學的國中部,各位知道那種私立學校的註冊費是一般國中的好幾十倍。就一個看起來聰明的小孩,以後就是該好好唸書。但當我進去唸書的時候,也是我開始青春反叛期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世界都不瞭解我,當時的我,只要老師講東,我就是要做西。我察覺到自己的一種憤怒,或是跟世界的格格不入。那這個格格不入,可能到40多歲都還覺得非常格格不入。這樣子的一個成長,我就是善盡了所有壞學生該盡的職責,比方說班上的同學,我都當了他們的爸爸很久,因為我非常會模仿字跡,所以從小就開始靠寫字在混江湖。
可是真正那樣的不安在哪裡?這是一個人生很漫長的追溯。我一直在想,我們人生會害怕失去,可能很小的時候會想:死亡是什麼?有些時候你會遇到一個人,你好喜歡他,尤其是青春期的時候你會暗戀一個人,你就想靠近,可是為什麼他會突然不接你電話?然後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人會說:我會永遠愛你、永遠照顧你。可是你會發現他隔了沒多久就跑掉了。也會有人告訴你:我們是好朋友。可是你會發現在一個時刻,你和你的好朋友就不再往來了,甚至可能還成了寇仇。
你慢慢去想:「因緣」是什麼?你就會覺得很奇怪,這一切的鎖鏈究竟是從何而來?各位知道我是一個詩人、一位作家、一個出版人,我自然就會看很多書、編很多書、看很多稿子。這是我很喜愛的一個工作,我覺得我的前半生都在和文字相處。
可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所喜愛的文字,還是沒法給我寧靜與快樂?當我13歲作為一個國中生的時候,我有很多的憤怒,就是一個訓導處的常客,常常做一些小事情,以為能抗爭什麼。到了很大的時候常發覺,那是因為當時自己心裡有很多憤怒、不平與不安,只好藉由攻擊別人來呈現。
可是當我人生困惑的時候,我也很愛讀文學。我小時候被派了一個艱鉅的任務,花生田都會有斑鳩來吃,我就要去看守。於是我就帶著一本〈封神演義〉去花生田趕斑鳩,有些時候我才覺得我看了30~50頁,一下子就已經從午後到傍晚,天就要黑了。那些樹下的時空究竟跑到哪裡了?
在很小的時候,你對世界有很多的懷疑、模擬或是想像,你總是透過自己的身心感受來應給世界然後去整理。
到了國中,就是所謂的一個格格不入的少年。我的一個老師,有一天送了我兩本書:〈六祖壇經〉、〈金剛經〉。我就覺得:好好唸喔!每個音韻都好迷人!每個音節都好迷人!我好像覺得裡頭有個可以令人心安的直述。
我喜愛佛法很久,愛讀佛經很久。我可能到40歲之後,才覺得稍稍受用。我是那種愛讀書,記憶力也很好的人。
有些時候很奇怪,你為什麼會困惑?很重要的困惑,可能到了40歲過後,我才知道真的是因為有「我」。裡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可以用來印證佛經上佛陀所說的話。
有些時候我會想說:我的人生或許太快了。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佛經,我也對他有興趣。可是某個意義上來講也太慢了,我基本上讀了,但沒有想要去做,我可能更多的時候是用我的煩腦心,因為專心,因而忘了自己的煩腦心一直在那兒。
後來我去了吳哥窟,希望自己王家衛在電影裡演的一樣,將自己的憂愁煩腦都對著那個石洞大喊,從此消失。
我去年12月的時候,到了泰國清邁的無夢寺,就住在那附近,每天醒來就到無夢寺散步。這是大概500600年前,清邁的一個國王為了供養他的上師而蓋的。
這是一尊已經殘損的佛像,我也有其他殘損的部份嗎?我還是可以微笑嗎?

這次的無夢寺也是我一個學習微笑之旅。

許悔之〈帶著金剛經的旅行:泰國清邁無夢寺及其他〉講座記錄_(下)


如果這個佛他會成佛,如果佛說每個人未來都可能成佛,那我這世為什麼來到這裡?我是因為一個作家的文章來到這裡,有所求而來還是無所求而來。我這世究竟要學什麼,還是沒有什麼可學呢?



我們人生最難、最不容易的事,我們過去心又想得、現在心又想得、未來心又想得。我們有很多的愛、憎跟我們的揀選擇取不同的地方,所以在很多時刻我們會昇起各種煩惱。



為什麼要放這片落葉呢?我其實是一個容易想很多、腦筋動很快、容易很煩亂的人,我覺得這幾年包括禪修的經驗、或者大前年去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大白塔,住在一個很便宜的旅館然後每天在繞塔。我突然間發覺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怎麼好好的走路,腦袋永遠一直過去、現在、未來不斷的在交織。可是這幾年我到一個佛塔旁在繞塔都覺得非常的幸福,這是我自己的一個假期,也是我的一個演變。
大概是在無夢寺的第三天、第四天的傍晚,我在那裡走了好幾個小時,走到很安靜的時候,完全忘了有自己。我就慢慢的走,很愉快。
我忘記我繞到哪一圈的時候,踩到了一片枯葉。踩到那片枯葉的瞬間,那片枯葉所有裂解的過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樣的時刻我能夠擁有的片段很少,但對我來說很珍貴,我原來是一個這麼敏銳的人。這些枯葉也是我的老師。



1我有問過猶太人,他們說:慈悲是強者才能給予的東西。所以他們認為他們長期都是處於一個弱小的狀況,所以他們不會給別人慈悲,他們一定是「以牙還牙,以眼眼」,這是他們立身的哲學。
我想我們一般人都是弱者吧,那麼我們有什麼條件給別人慈悲?

1:這是一個很哲學也很社會學的問題。我們憑什麼給其他人慈悲?我們常常在講「慈悲喜捨」,在佛家講「慈」就是「予樂」,給別人快樂,「悲」就是去除別人的痛苦。
慈悲也可以是對自己很慈悲,本質上我們的身體也有很多的眾生(細胞),我覺得慈悲一點都不艱難是他是昇起的一個心,就是看到別人的尊貴與需要。
佛陀有一次在路上行走,看到了路邊的一個枯骨,佛陀就用衣服蓋住那枯骨然後一直哭。阿難就覺得奇怪,佛陀跟他說:在過去生、無數生,他可能是我的父親、母親。所以他在講:一切眾生皆我父,一切眾生皆我母。
其實我如果去體會很多緣份的話,並不是只有強者能夠給予慈悲。可能在你很脆弱的時候,一個小朋友很溫暖的擁抱你、看著你,我想這也是很大的慈悲。
我覺得慈悲會是在一個時刻裡面,你想要祝福別人的那個心意與行為,對我來說是如此。
剛剛您提的問題很好,慈悲我們要怎麼去看?如果牽涉到現實的資源,確實是有它的邏輯。可是佛法可貴是在:佛法終究和世間法不全然相同。雖然六祖慧能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都是在世間覺悟的。〈阿罕經〉也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不是他做了神才解脫的,所有的佛都是在這麼多苦的人間才成佛的。
我想同樣在一些苦難的地方或挫折的地方,每個人都有因緣,都應該會有人在那一刻顯示出他的慈悲吧。

今天的講座就到這裡,非常感謝大家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