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

生態環境的改善與實踐 (下)


綠色大門完工圖
 當初我們在規劃設計學院「綠色大門」時,選擇採用樹脂纖維複合材料,也就是俗稱的FRP。它不但具有質量輕和耐酸蝕的特色,而且兼具四季消光的特性。大面積使用時,並不會引起反光或刺眼的反效果。為了讓「綠色大門」四季呈現不同的樣貌,我們在樹狀枝幹的管線內置入土壤包和澆灌系統,植裁選擇以珊瑚藤、辟茘、地錦和炮仗花為主。在設計造形時,也是考量到美學的問題,並把這設計案當做一件公藝術的作品來規劃,完成的作品可是我們純手工打造出來的。我們也期望植裁隨著季節的更替,發展成一個多元而豐富的的生態鏈。最近我們發現在4米多的樹枝上,長出了一些綠色的植裁,但我們並沒有將植裁包放高於4米處。這些植裁是飄散空氣中植物的孢子或種子,它們停留在「綠色大門」落地生根。一有了植物,其他生物也會慢慢進來,屆時「綠色大門」生態也就會愈來愈多樣而豐富,結果還蠻令人值得期待的。

在校園聯外水景旁,我們放了一首同事吳華陽 老師所寫的新詩,詩的意境我相當的喜歡。(台語發音)

〈綠色的夢〉吳華陽

心在那裡,身在那裡
所有的魚仔,著會作夢
夢見甜沕沕的溪水,夢見水底的月亮

心在那裡,身在那裡
所有的樹仔,著會作夢
夢見遠遠的蟬聲,夢見鳥仔,夢見青青的山

心在那裡,身在那裡
所有的花,著會作夢
夢見軟軟的春風,夢見雨

心在那裡,身在那裡
所有的人,著會作夢
夢見暝暝作夢,夢見久久的故事
夢見久久的話語,夢見素常夢見的每一個人

這20幾年來,雖然經常想說做完這個,就不要再做了,但職業病老是發作。接著我們又向捷運局提出,改善八德路往光華商場的人行道的計劃,讓開放的生態校園與都市做連結。我經常跟學生講以隨時準備好的態度去面對,只要機會一來,在我們學生的論文中,便可找到以此做為規劃藍圖的設計建議案。目前我們已經完成和捷運局合作計劃是學生的設計案,也就是從新生南路站4號出口沿著八德路水生態人行道。這讓前往光華商採買後的民眾,可沿途欣賞景觀和休憩,不但具有助消暑氣,還有去怨氣的功效。現在我們生態校園(eco-campus)規劃的觸角延伸到東校區,希望將原本做為灌溉農田之用的瑠公圳──因隨著時代的變遷,被掩蓋在新生南北路之下──現在做為排放雨水之用,我們的計劃是抽取雨水再循環利用。另規劃被忠孝東路分割為二的東西校區,即使如此我們仍可將街景納入校園的一部份,沒有人說學校內不能有紅綠燈。因為我們發現台灣的校園規劃向來是畫地圍界,框圍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後,所有的建築規劃一律把背部朝向都市。而我們所規劃的eco-campus,希望導入街景和「學人櫥窗」 (Display Window)的概念,將學生認真上課的情況與街景做一融合。

針對學員提出的生態草溝以S型的設計功用何在,以及這樣的概念是否有滋生病媒蚊的疑慮,這也是一般民眾最常見的考量。S型的設計,是為增加生態草溝多樣性的情境與環境,有緩有衝,生物依其生存條件,選擇適合的環境。因為生態草溝是一條流動的活水,不流動的死水,才有助病媒蚊的滋生。也可加入蓋斑鬥魚,生物有他們的生態鏈,只要善加利用即可。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日本東京都內,部份的排水溝渠內有養魚,主要是防止蚊蟲的滋生。日本人更在東京都下,興建了如皇宮般大的圓柱空間,用來排放即時性的大水。當大雨來時,這些排水的系統就可以發揮作用,溝渠內溢流孔將水注人此一系統。他們在溝渠兩旁設計了許多凹槽,在大水來時,可做為魚群們的緩衝區。最後教授感謝學校行政單位的支持,諸多的生態改善工程才得以順利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