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

吳宜臻 漫畫編輯〈無限漫畫元年:漫畫編輯與漫畫家的愛恨情仇〉講座紀錄_(下)


接下來我以《草盛園》談漫畫家說故事的能力,為什麼用〈水蜜桃〉這篇來談創作的能力?我先大致說一下和漫畫家合作程序是這樣的,我們老闆和文字編輯會先採訪黃盛璘老師,採訪之後,文字編輯將文章整理好,我們就會將這篇文章交給漫畫家;畢竟是過去發生的事了,漫畫家們也看不到文字裡治療互動的情景,而漫畫家必需就這篇文字畫成一篇漫畫。這裡我附的簡短的文字和草圖,這就是我們給漫畫家的文字稿,和漫畫家依據文字稿所畫的草圖,為什麼這麼做對照?對一個編輯來說,讀起文字來理所當然覺得很順,但當漫畫家開始做分鏡的時候,他們就會用畫面去思考,故事展開的時間點和節奏,如何舖陳和故事的高潮。比對文字,你們可以發現草圖和文字敘述可能不一樣,這是漫畫家重新詮釋和解讀之後,所呈現的故事,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創作技巧而已,更重要的部份是感受力。《草盛園》是由漫畫家袁念華來執筆,其實她很適合畫這類的故事,拆解再重組。剛談畫漫畫的能力,我想對每位漫畫家是無庸置疑的,但說故事的能力是我們在社內討論得比較多的,主要原因是,這段時間面臨市場比較大的挑戰是,我們不只賣給已經了解漫畫的人,還有一般讀者;但我們也必需說,有些漫畫是有它的門檻的。我們必需不斷地與漫畫家討論,如果是漫畫家現身說法可能是干預,也可能討論到近乎干預,而站在出版社的立場是,希望把故事說得更順更沒有障礙一點,讓一般讀者都可以接受。其實,我們幾乎每天都會和漫畫家討論這些事,其中並沒有具體的恨意或情結。再來時間管理能力,剛提到《GF》裡每集都會有個按時交稿的乖寶寶,也就是時間理能力很好的,第一集就是仰高,第二集是阿強。阿強這位漫畫家我必需談一下,其實,每位漫畫家都很有趣,有的漫畫家會不斷地與你溝通,阿強剛好相反,他是完全不太與人溝通的,他故事丟出來之後,知道時間點,就開始畫,時間到了就交稿,就結束了,完全不喜歡與人多聊。我們可以看到《GF》第二集裡很美漫風格的〈正義騎士團〉,就是阿強的作品,他的本業是產品設計師。猶記當初見到阿強,為了解他的創作背景,聊天時我問:「阿強,你平常都是在幹嘛?」他說:「平常我~都在做些我不是很喜歡的東西。」「蛤,不是很喜歡的東西?」但我內心想的是某某保險廣告之類的,「那你可以舉一個你最有名的設計嗎?」「喔,Duma。」「什麼!!Duma是你設計的……!」Duma是誠品書店老少都愛的公仔,可是他帶來的作品不是摔腳選手,就是開腸破肚的怪物;卻也可以畫出如此可愛的Duma,從此對他的愛意馬上飆破表。你們這就可以知道,漫畫家們有多少無限的可能性了吧!

接下來是自我管理,漫畫家的自我管理其實很重要,自我管理有很多種,當然時間管理是其中之一,這還包括了相信編輯,例如心理有什麼憂危或是有什麼「檻棧」過不去,一定要跟編輯商量,我們可以進行處理或遞補的動作。第二集《GF》是阿強、阿咧和力本三位漫畫家,其中熱情奔放的阿咧,他在第二集交來的分鏡,居然和他最後完成的稿子完全不一樣耶!另一位力本,就是按步很扎實的一位漫畫家,記得力本交故事時,他就默默的拿了一本手寫稿放在桌上說:「喂,妳看一下這個可不可以用?」就超能用的。讓大家看一下這是力本在《GF2》裡〈星空〉故事的大綱和創作過程,寫得非常的詳細。接下來這張,我不確定是不是每位漫畫家這麼做,可能有些漫畫家在腦中想好就直接畫,但對力本來說,他為〈星空〉創作全新的角色,故事裡只有四個角色,可是他做了那麼多練習,他連場景天文館都做了勘景,再把手寫稿的故事打成大綱。其實,很多漫畫家將這些視為自己的資產或私領域,當我拿到這份創作大綱時非常地感動,是很珍貴的。當然自我管理也有負面的,一管理不好,有可能這期原本要合作的,結果就掉到下一期,又掉到下一期,然後就不知掉到哪裡去了。我們有位曾經想合作的插畫家,她插畫能力很強,說故事的能力也很強,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很不錯,就是最近出版《我愛陳明珠》的EmilyEmily是香港出生,後來移民澳洲,念完書之後回到香港,目前定居台灣,這樣流轉的過程她最不捨的就是從小扶養她長大的外婆。當時《GF》設定的主題是「消失」,她提了一個故事「我的外婆」。故事是陳述前陣子她的外婆病危,在這之前其實她的外婆已得了阿茲海默症,不太認得生活周遭的人,在病床前親戚們告訴外婆Emily來了;當下她想到只有「外婆不是這樣叫我的」,發音必需帶點雲南腔。同時,她心想這世界上已經沒有人可以正確地發出那個音了。故事堅扣我們的主題「消失」和「生命經驗」,於是她就開始創作,於是乎她就放棄了,為什麼?因為她是個自我管理非常強的人,她沒有辦法擬出她與外婆間那麼強烈的情緒,如果再畫下去她會崩潰,幾次的信件往來,於是乎我們就放棄了。有的漫畫家自我要求是很高的,高到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以上是愛恨情仇的部份,還有一些疑惑是,我們每次拿到故事大綱最常有的疑惑就是,為什麼每次都有怪物?目前攤開《GF》6篇,沒有一篇沒有怪物,因為我們主要的是扎實的生命經驗,怪物相較於人有比較真實嗎?但要認真的與漫畫家討論這個問題,這是不可考的。

疑惑的部份我們就討論比較實際的,有三點是我們在討論時常會沒完沒了很難有結論的,所以最後我們會獨裁做決定的。首先是框線的問題,像這張是仰高的作品,當初他給稿子時是沒有框的,但是有的人認為需要押上黑框,有的人認為要淡色的框,而有人的覺得根本不用有框;後來我們決定請美編押上框線。可是當美編人員看到仰高這樣的作品時,要可以清楚地分辨什麼地方是可以押框線,哪裡是要避開的。其實,市面上很少專業的漫畫美編,大部份都是文字美編,雖然這張押得不盡理想,但是可以當作教材。框線是我們會常遇到的問題,再來是字體,我以Gipi《S,我的父親》來說明。當初看到這本的美編,也就是中文的文字排版,用的是我蠻喜歡的字體,這是蠻主觀的,後來排版公司整本將字體排上去之後,當字體放在圖畫裡,我又覺得太利了。因為Gipi的畫幾乎都像這種水墨畫法,這樣的印刷體好像畫破整個畫面,看了幾次之後,我還是覺得怪,於是跟我老闆溝通之後,最後的成品是手寫體。後來,有位漫畫家看過之後,跟我說字體處理得不好。其實,這沒有一個定見,當我覺得印刷體會畫破畫面時,有的人並不覺得,但當我覺得手寫體很好時,可是又有人覺得不好,這是很主觀的。還有例如字體置中、置左或行距的問題,我們都討論過。這些只能做到最好,並沒辦法做到完美。再來是更巨大的問題──色偏,這也是永遠搞不定的疑惑,不論是《GF》或《S,我的父親》印刷出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有沒有色偏,顯不顯色,對圖文書來說顏色真的很重要。另一個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在我們的專業領域這是我們必需去理解的,漫畫家用電腦上色,螢幕顏色通常比較飽和,彩度也會比較高,這也會產生嚴重的色偏。還有選紙也是重點,如選顯色性高的紙就容易反光,所以要選顯色性高,但不能反光,要不吸色,又要在乎成本,種種的考量下;所以我們會請印務針對每期針對不同的稿子給我們建議用紙,而且不能太貴,再打傳統樣出來比對。當邀請漫畫家時,多數的漫畫家大多會問是畫黑白還是彩色,因為漫畫家們自己獨立出版的話,為了省錢大都是印黑白居多;我們當然是都可以,於是他們開心的卯起來畫,愈彩愈好,還是有的漫畫家畫黑白,雖然是黑白,但他們用的黑通常是有層次的,印刷時也是不好調整;這也是漫畫家們可愛的地方!

最後進入到如何增進彼此的愛意,我想有四點,一是增加與編輯互動,再來是提到「不可言說」的信任感,什麼是「不可言說」,也就是默契。如果我能理解漫畫家的傲慢,漫畫家也能敞開心胸傾聽我的偏見,這就可以形成一股不可言說的默契,這股默契是,不論溝通的過程是如何的拉扯或衝突,最後都可以和平的結束,這也是我最想和漫畫家們合作的方式。第三點是積極參與市場,我講一些對市場想法,有時會被問到《GF》和《TX》有什麼不一樣?就一個正規市的行銷和編輯來說,我非常羨慕《TX》,為什麼?因為《TX》一出版,就是好幾位漫畫家的能量,參與的漫畫家是有志一同在做這件事;而《GF》和漫畫家的合作方式是邀請。前陣子王登鈺給了我兩張開拓動漫節的門票,當我進到會場馬上崩潰,因為幾乎都是巨乳和屁股,可是我還是得在這之間找到《GF》的可能性,因為我們推的不是市場一開始就可以接受的漫畫形式,就會非常的辛苦。所以我個人覺得在供給市場上,漫畫家和編輯是不可分的,我們還是可以有傲慢,還是可以有偏見,但還是要做到三點,一是不要抗拒市場,雖然市場有時很冷酷,第二是要誠實,就是雙方的溝通上,第三點很虛幻我也還在努力,就是擁抱和解讀大眾市場,解讀所有的通路和市場。話說當天我搭計程車去開拓動漫節時,不誇張,排隊人潮從台大體育館門口一直排到台大校園後門的辛亥路,計程車司機就把我放在隊伍後頭,下車看著這些排隊人潮,心想這裡只要有10%的人買《GF》就好了;而如何讓這些人也看《GF》,就必需花力氣和時間了。我常會和老闆兩人互相勉勵,做這些事沒辦法立竿見影,但竿子還是得立,不然那個地方就永遠不可能有影子,沒影子也就沒有地方可以庇蔭。《GF》和《TX》還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常被檢討,通路的好奇,讀者的反應,和社內的檢討。檢討是好的,當然,這些檢討最後還是希望能製造雙贏,市場接受度愈高,可以創造利潤,和我們合作的漫畫家也能夠溫飽,最後我要講的就是製造雙贏。

Q & A
《GF》兩集讀者看了有什麼反應?有些故事好像並沒有說完,一般讀者真的可能讀懂嗎?之後會做調整嗎?
讀者的反應很多元,您的問題是讀者讀不讀得懂,其實在第二集我們用了小說的方式討論《GF》,為什麼?一來《GF》是圖文,再來我們要的是在地Made in Taiwan。另外我們找來了張清龍和王登銓等人一起檢討,我們也私訪了通路的總監,她真真切切地給了我們很重的回饋,直指漫畫家的能力,故事有斷層,內容展開的並不好,直接撕開我們無視或刻意乎視的問題。所以我們也作了調整,第三集開始改成不定期出刊,只為求故事一定要到位,過去我們會用理解的心態,覺得內容過得去就好了,但一般的讀者看不看得懂又是另外一回事。舉例來說假設我是一位漫畫家,我要畫之前的愛情故事;話說我的前任男友是一個大魔王,而且還是個豬頭怪;如果不解釋,誰理解漫畫家的豬頭怪是什麼,又為什麼用豬頭怪來做象徵,這是漫畫家的設定中很常出現這種情況,突如其他的角色或情節是沒有解釋的,漫畫家可能認為這不需要解釋,就通路而言,他可以提出質疑或反抗;但讀者可能是不願意或不想接受,反應消極的。還有《GF》設定了「消失」的主題,不知大家讀不讀得出來?我們主要是有感於台灣這一兩年正在崩壞,確切地說《S,我的父親》有段話「官僚都是狗屎……」;但是,並不是每位漫畫家的故事都可以一目了然地承接時代的氛圍,重要的是我們想讓讀者直接感受到還不夠,不可穢言這也是《GF》常遇到的質疑。

記得台灣五○年代到處都有漫畫店,當時台灣漫畫和日本漫畫還能相抗衡,當國立編譯館開始審查漫畫之後,大多只日本漫畫,現在看漫畫的年齡是不是有斷層?文化局有辦漫畫相關的獎項嗎?
就我所知獎項的部份還蠻多的,每年也有官方舉辦的金漫獎。其實《GF》有入圍金漫獎,會不會得獎又是另一回事,至少擴大閱讀市場的可能性。《GF》未出版前找過經銷商,他問我們要推什麼漫畫?看了之後他們無言,因為我們不是東立,不是尖端,更不是日漫。斷層本來就在,但是原本以前有看漫畫的人,現在還願不願意花錢買漫畫,老實說我並不樂觀,人到了一定年紀,除非是重度閱讀者,不然一般讀者大多將錢拿來買柴油米醬醋茶,又或者拿來買一些可以幫助成功、賺錢或健康的管理的書。最近幾年再開啟成人看漫畫的我想應該是《深夜食堂》,可是以同業的角度來看,為什麼它可以看麼紅?為什麼可以掛在武俠小說類?什麼樣的漫畫才能再啟《深夜食堂》?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解讀的市場,而我們可以給消費者的是不同於日漫的東西,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進入校園,至少讓年輕的族群看到我們的漫畫,至於消費族群的斷層就慢慢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