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個題目「無限漫畫元年:漫畫編輯與漫畫家的愛恨情仇」藥是下的比較重一點,主要是吸引大家的注意,因為我是編輯、企劃兼行銷,大家來這裡應該比較想聽仇和恨的部份;可是我要談是,現在我們做的無不依靠這些漫畫家才有出版和其他的相關產品,哪來什麼仇和恨,愛都來不及了。所以,今天的重點放在這段時間與漫畫家和市場溝通的一些想法,我分三部份來講,第一部份昰為何可稱漫畫編輯?第二是愛恨情仇?有時還有一些疑惑。其實,我們也是還在學習,會有一些疑惑和問題,待會可以和大家互動。再來是如何增進彼此的愛意?雖然漫畫家有他的傲慢,編輯有他的偏見,但是我們必需增進彼此的愛意,事情才能進展得順利。
為何可稱為漫畫編輯?
漫畫編輯通常都是做哪些工作,目前無限出版的版品也有文字書,不過,大部份還是以漫畫和圖文書為主 。漫畫和圖文書主要以個人生命經驗的作品或單行本,我們無非是想挖掘在地台灣的漫畫家和插畫家,不論是原創,還是以生命經驗創作的作品。再來是改編,目前已出版的是,改編吳念真導演的舞台劇《人間條件》一到四集,接下來還有電影和小說的改編。再來一部份是原創的Mook《GF圖文主張》,還有翻譯作品,最後是圖文創作,也就是大家所理解的文字居多的圖文集。個人生命經驗的作品,像這本《氯的滋味》,雖然不是我們公司出版,但我個人非常喜歡。故事很簡單,是在講一位身體有缺陷男孩,他必須到游泳池做復建治療,因而發生一段夏日游泳池的小愛情。《氯的滋味》裡,不論是人物游泳的姿態或互動,甚至分鏡,不誇張,不玄妙,不花俏,很簡單很扎實。接下來這本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也是由無限出版的,旅法漫畫家林莉菁的《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我個人認為這部作品成功地演譯了我們想傳達的,在地以及個人生命經驗的概念。創作者的童年還是處於戒嚴時期,故事透過她小時候的政治觀察,到後來旅法所受到的文化衝擊,用漫畫反思童年時的疑惑。如果看過的人,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整本漫畫是沒有隔線的,畫風就像封面看到的,完全非日漫,可是在漫畫裡有滿多篇章提到她小時候閱讀和愛看日本漫畫的經驗。個人生命經驗的另一部版品是《草盛園》,草盛園是真有其地,也真有其人,黃盛璘老師本身是位園藝治療師,園藝治療簡單地說就是生理或心理的輔助治療,例如有篇故事是有位到草盛園接受治療的妹妹,因為姐姐自殺,她無法走出心理的悲痛,所以她去了草盛園,透過植物去做心理治療;故事就是以治療的過程,去談一種植物和病因。再來改編部份有《人間條件》一至四集,分別由吳美慧、袁燕華、李鴻欽及阮光民4位知名的漫畫家。大家可能會認為改編與原劇是以一比一,其實我們的改編並不僅限這樣,這部份在我們與漫畫家溝通時會說明我們改編的立場,希望他們在看過舞台劇、電影、小說或劇本後,能再重新詮釋;所以有可能漫畫家再重新詮釋後,抓出來的軸線、主角或是視野與原作會有些不同。順便提一下,之前跟通路溝通和做會報時,他們會問,當觀眾看過電影和小說後,誰會去看改編的漫畫?當然我們說明讓他們了解,我們希望寄予漫畫家透過畫的方式重新陳述故事,帶給讀者新視野。今年底到明年初我們還有5部改編的作品會上市,分別是陳玉勳導演的《熱帶魚》,萬仁導演的《超級大國民》,吳念真導演的《多桑》,易智言導演的《藍色大門》,楊雅喆導演的《女朋友.男朋友》。《熱帶魚》裡陳玉勳導演講的是在華麗無比的水族箱中,熱帶魚被觀賞被制約被禁錮,也是反映年輕的生命如何跳脫出這樣框架,漫畫部份是由漫畫家王登珏再詮釋。這樣風格的電影搭上漫畫家的畫風,我只能說就是非常的吻合。《超級大國民》是講二二八的故事,我們找來邱若龍大師;《多桑》是漫畫家李鴻欽來畫。《藍色大門》是找HOM,她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電影上映時故事裡主角的年紀也與當時的她相仿,由她來畫會是很適合的。小說也是一樣,我想每位小說家都賦予文字一些畫面,挑選適合影像化的小說,漫畫家可以很快地再重新詮釋。小說改編的部份,其實我們在社內還是閱讀大量文字為主,但文字進入到圖像並沒有想像的簡單,經常會卡關或跳針的情況,編輯與漫畫家常會為此有小衝突,這也是長出愛恨情仇的地方。
再來是原創Mook《GF圖文主張》,這是當初進入出版社老闆希望我去執行的工作,這份工作也經常讓我處於愛與痛的邊緣,怎麼說?當我接到漫畫家或插畫家的文稿或手稿時,會令我無比的興奮,但進到編輯的狀態,就會有無比的拉扯,這待會會再談。我們目前有兩本翻譯的作品,義大利Gipi的《S,我的父親》,我想每位讀者都能從圖像上找到自己解讀的方法,像我們比較可以清楚看到的是作者在敘述過去是黑暗的現在是明亮的,會有顏色上的變化,後來有漫畫家跟我說,過去是無框的現在的有框。閱讀《S,我的父親》的經驗是愉快的,故事相當的感人和刺激,是描述經歷二次大戰的父親,當時義大利被德軍轟炸,但並不是談戰爭,Gipi是運用過去和現在的交錯,突顯父親的形象和父親教導他的事情,但讀者也可以從文字或元素可以覺到兒子與父親的對立。在文字上,我們看到的就是字裡行間,而漫畫就是試圖利用這些細微的安排和小元素中找到其中的隱喻和暗示。這本漫畫引發許多討論,我們也接受到很多的回饋,令我非常的感動。另一本是《藍色小丸子》──藍色小丸子並不是大家所認知的威而鋼,而是一種治療愛滋病的藥丸──這也是一本生命經驗有關的作品,而且是作者自己本身的生命經驗。故事是講述他和一位愛滋帶原者的愛情,我們很難想像在有這麼可怕疾病的壟罩下,他們的愛情如何展開?針對台灣版作者增加了6篇,是他自己架攝影機訪問他的老婆和他們的女兒,以及他老婆和前夫所生疑似愛滋帶原的兒子。其中他談到現在15歲的兒子,每天為治療愛滋吃的藍色藥丸而痛苦的種重。最後,談到的是圖文創作,也就是有些創作者可能沒辦法產出大量的漫畫,可是文字具有相當的趣味和畫面,或是以對話和圖像的方式討論生活工作上的點滴。我要說的是,不管是作者本身或是發生在作者生活周遭的生命經驗,正是我們想擷取分享給讀者的,從改編、翻譯到GF我們的主軸講的都是生命經驗。
接下談愛恨情仇?有時還有一些疑惑。
在愛恨情仇的部份我衍生了幾點,第一是畫漫畫能力,其次是說故事的能力,再來是時間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愛通常在這四點裡滋生,相對的稍有不慎,恨也是從這裡發生,其實也沒那麼可怕,應該是說微詞。我是以外編的方式與策劃人王登鈺展開《GF》,不論是我找的慢畫家或他找來的漫畫家,我們經常需要一起與漫畫家溝通。每集的《GF圖文主張》我們是設定三位創作者,可是每次其中都會有一位到了某個「檻棧」之後過不去,就會有心理上的憂危,一有憂危就會脫稿,脫稿最慘的情況就是消失。我常跟朋友說和漫畫家溝通時需要微幅去調整頻率,從一些枝末細微才知道現在到什麼階段,有什麼狀況。《TX》和《GF》哪裡不一樣?我覺得基本上都很像,但唯一的不一樣是我們是出版社,我不是很驕傲的說,但我必需說我們是正規的市場,我們有出版壓力,有出版進度,有通路。因為《TX》是獨立出版,進度掌握在各個漫畫家的手中。我要說的是,《GF》目前出版兩集,而這兩集一定會有個按時交功課的乖寶寶,另外會有一個打火兄弟,為什麼?因為我們跟通路的時間都押好了,後來才發現書出不來了,怎麼辦?我們不能說延書就延書,也不能失信於通路;所以就會出現像王登鈺這樣的救火員,通常打火兄弟必需在短時間內完成作品,這真的不容易!不得不談一下我們的策畫人身兼打火兄弟的王登鈺,他的創作背景和他的工作有關,他是位動畫師,動畫相對於漫畫的腳本分工又更細;就我長期接觸文字書的編輯來說,特別的是他除了漫畫和動畫家的身份外,他同時也是小說和詩人;下半年我們會與北藝大和師大合作,我也跟參加的小朋友們說,在暑假期間可以瘋狂的畫,創造無數的角色,可是閱讀真的很重要,那也是奠定創作的根基和厚度;我相信王登鈺是這樣的人,不受限還出版了小說和散文;甚至我覺得他是個憤恕的人,不是說每天都在生氣,而是很有真實性,有自己的情緒,以至於我認為他是位很有情感的人。這篇是在《GF》裡的〈深夜歸來的moment〉,當初我給了一些朋友和專業人士看,收尾收得很浪漫,將他所要表達的東西推到另一個境界,不知奪去多少人的眼淚。這就是驚人的創作才能,這張是〈深夜歸來的moment〉的完成圖,不僅是故事,連漫畫都這麼的大器。他教會我的兩件事,一個是畫漫畫的技法,再來是說故事的能力。再來我來談另一位是插畫家達姆,她一直都是位插畫家,插畫家也是在說故事,但插畫是在一個畫面中將故事都說完了,畫面會是非常的飽滿,和漫畫的表現方式很不同,比較辛苦的是要改變這種創作方式。我們最大的困擾的是了,達姆覺得她已經講完了,但我們覺得還沒有,這也是和達姆的溝通最多的地方。《GF》和漫畫家合作的步驟是這樣的,我們邀請的漫畫家,同時漫畫家們也支持我們的理念之後,先提出文字故事大綱,再來進行分鏡,分鏡和故事大綱討論比對過後,再完稿。通常我會將進度表同時發三封信給漫畫家,什麼時間點該交什麼,什麼時候採訪,何時是截稿日。就像有次截稿日接到不愛回信的達姆來信,興憤得第一時間打開來看,結果只有六個字「哈哈哈哈哈哈」,超玄妙的!就不知道是已經完成而開心,還是來不及而大笑。跟漫畫家們往來的過程會遇到各種狀況,嗯,其實,漫畫家們都還蠻有趣的!我個人還蠻享受這種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