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
因為虛構所以真實:宮崎駿動畫教我的事(上)
今天要談的是宮崎駿動畫中的親子關係,坦白說真的不是那麼的不多,不過這是我的解讀方式。我們先來看看宮崎駿在他的書中對動畫的定義:「﹝動畫﹞就是創造出漫畫雜誌、兒童文學或電影都無法做到的──唯有動畫才能表現的架空、虛構的世界,把自己喜愛的人物登場丟到那裡頭,再去完成一齣戲。好像是先下了結論,不過對我而言動畫就是如此。」他認為動畫一定要有奇幻的元素,是虛構想像的才可能表現人生的真理。吉卜力另一位動畫大師高畑勲著名的作品《螢火蟲之墓》,故事內容真實的人物也拍得出來,宮崎駿認為這為什麼要做成動畫呢?大家熟悉的近期作品波妞,她是人面魚,魚變成人的冒險奇幻故事,這就是虛構。而且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他故事中的主角,通常是少女,而她們要不是孤兒,不然就是短暫性的孤兒。這怎麼說,待會我們會就今天要談的這四部件做一探討。這是宮崎駿對動畫的定義,但這和我們在學術研究上對動畫所下的定義,有非常大的差別。
從虛構中見真實,宮崎駿動畫中的親子關係,我整理的這四部動畫,從出版年代分別是1988年的《龍貓》。主角小梅和小月跟著父親搬家到了鄉下的,她們的媽媽因肺結核而住院,爸爸則是年輕的考古學家,在大學教書和做研究。《龍貓》與高畑勲的《螢火蟲之墓》同年出版,這兩部動畫的出版可說是吉卜力名利雙收的一年。再來1989年的《魔女宅急便》,主角琪琪的父母也都健在,因魔女的傳統13歲便要離家學習獨立自主,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她正為外出冒險而準備。此片當時在日本上映時,吉卜力也與黑貓宅急便的商業合作,可以說是真正開始賺錢的動畫電影。接下來是2001年的《神隱少女》,這部動畫獲得第52屆柏林影展金熊獎的最佳影片的殊榮,也獲得美國金像獎動畫類金獎。這張是英國版上映時的海報,直接以宮崎駿的電影做宣傳,我們知道動畫電影通常是以發行公司做為宣傳,諸如:吉卜力、迪士尼或皮克斯,而非創作者之名。雖然這部電影對千尋的父母著墨不多,但從電影的片段了解他們是來自白領階級。因為他們闖入了神的領域,吃了給神明的供品而變成了豬。2008年最近期的作品《崖上的波妞》,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但這部片上映後,其實反映並不如預期,部份影評更批評宮崎駿的功力退步了,故事的內容竟是5歲小女孩的戀情。主角5歲的波妞,她的父親是魔法師,母親則是海洋之母,她因為愛上人類宗介而逃家。我們可以發現這四部動畫的主角不是搬家,要不就是離家或逃家。它們有一個共通的特色就是父母都健在,她們並非孤兒,但卻都成為了暫時性的孤兒,為什麼?待會我會說明。
精神科醫生斎藤環在《宮崎駿的世界》一書剖析觀眾的心理:「我們對於虛構故事中描寫的『幸福的小孩』不太容易產生移情作用,反倒是對『不幸的孩子』才較容易產生深刻的移情怍用,這是為什麼呢?在我們已不存在的童年時光裡,…每個人心中都潛在著『挨打小孩』、『忍耐的小孩』這般的自我形象。」這就好比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如被父母責罵或遇到不公平的情況下,兒童普遍會有一種我不是父母的親生小孩,是撿來的不幸或甚至是孤兒的心理狀態。因為這種心理特質而產生的移情怍用,所以我們很容易跟著動畫中的主角們一起去冒險。在Perry Nodelman《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一書也提到:「孤兒之所以普遍出現在兒童文學中,顯然是因為大人非常關切孩子的自主與安全的問題。孤兒必需獨立,但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冒險而無需受大人的保護約束;不過他們也同時面臨缺乏父母關愛的危險與不適。」在電影中,宮崎駿也充份運用孤兒沒有親情牽絆的特性,讓主角們可以自由自在的冒險。奇幻故事情節的最大特色,就是主人翁通常是在家(起因)→離家(展開啟蒙的成長學習)→返家。我曾看過電影《囧男孩》的電視專訪,導演也是運用相同的技巧,劇中主角設定不是父母不在,不然就是有隔代教養的問題,因為親情牽絆較少時,不用交代太多,就有很大冒險的空間。
四部動畫我們首先來談《龍貓》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主角小梅姐妹的幼兒世界,對她來說日常生活就是冒險與學習的場域,不論是搬家、打掃、洗衣服、打水或假日坐上爸爸的腳踏車去醫院探視媽媽,這些生活場景的描繪對她們而言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劇中也充分描繪了父母對孩子想像力的包容,當小梅短暫地失蹤後,告訴父親和姐姐遇見大龍貓這件事情時,他們跟著小梅在樹叢裡跑了一遍。雖然沒有任何發現,她的父親並沒有任何責備,對於遇到龍貓這件事除了相信,並沒有任何詆毀的言語。他親告訴小梅說:「小梅我相信這是真的,但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看得到。」記得我侄子還小時,某次我媽請他拿便當給我吃。當他拿上樓給我時,用一種很謹謓神秘的語氣對我說:「姑姑,這便當有毒喔!」雖然知道他在開玩笑,但當下我也很謹謓的回應他:「那我就沒辦法吃了,怎麼辦?」因惡作劇得到滿足他,這才開心表示是騙我的。我想現代的父母遇到劇中類似的情況可能會認為小孩說謊或胡掰的故事,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發生,對這樣的想像空間或想像力,一般父母經常喜歡孩子清楚認清現實的世界,趕快長大,可是這樣無形中可能也就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劇中當她們與父親前往醫院探視媽媽的途中,剛好來到了有綁聯結繩的神木前,這時小梅興奮地表示龍貓就住在洞穴中,雖然又是一次沒有任何的新發現,但父親帶著她們在神木前擊掌表達感謝和崇敬之意,並對神木說:「謝謝您照顧我們家小梅!」我們知道由於小梅父親的職業是考古學家,平常就是專心的做研究,這個角色無形中也流露他對自然和神明的敬畏和崇敬。他在照顧小孩的生活起居方面,雖不是那麼專注,從這些對話和處理事情的方式與態度,充份流露出對於孩子想像力的包容。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