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透過旅行,獲得哪些不同的啟發?記得有次我們從奧地利的自然史博物館出來後,我們到中國餐館吃飯,我兒子突然把桌上的整盒牙籤倒在桌子上,我緊張得要他趕快收好,結果他在桌上排起剛才在博物館裡看到的恐龍化石,令我們感到相當的驚訝。他說想當考古學家,問我當考古學家還有沒有恐龍可以挖,我跟他說還可以去埃及的金字塔考古。後來我們帶他參觀大英博物館,看到了真正的木乃尹,他害怕他們會站起來而不太敢靠近。他爸爸跟他解說木乃尹的製作過程,四個罐子的作用是什麼,顯然他更害怕了。我們非常喜歡帶孩子去博物館或美術館,在歐洲有各種不同主題的博物館,如:小提琴博物館、鹽博物館、BMW博物館…。有些博物館更可深歷其境,了解它的歷史和文化,兼具了教育的功能,部份博物館的甚至設有體驗區或互動的設計,可以讓觀者從玩中去學習,通常不只是單向的參觀而己。某次我們在美術館內看到幼稚園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參觀,並且跟他們解說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其實,你會發現在歐洲美感教育從小就開始,雖然不懂得如何畫,但懂得欣賞很重要。旅行,語言是人與人溝通基礎,除了練習聽懂,外語能力好有機會認識更多的異國朋友,也讓他們有機會認識我們,開拓他們的視野,不然歐洲人只認為自己好。所以語言是重要的工具,如在小的時候能將這些備齊,日後更能運用所學的語言去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才是重要的。
透過一些行程的安排和規畫,讓孩子可以體驗各種不同的旅行方式,如健行、登山、騎單車、純渡假、騎馬、當一日海盗等等。德國人很喜歡健行,所以他們的健行或登山路線大部份都規劃得相當地完善。依人體能的考量,有不同的路線指標設計,只要依照著設計的指標或顏色標示,通常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小學通常也會一個月安排一次健行活動,老師會要求學生記得攜帶雨衣、點心和水的小背包。曾經陪我兒子參加過一次,才知道他們走的並不平坦的鄉間小路,真的就是有規劃的健行路線。健行時間長達4小時,但通常回到學校後,學生當然不可能安份的坐下來休息。活動當日除非是下滂沱大雨,不然不會取消。德國小學的教育很重視學生體能的訓練,他們每週會固定兩次,每次2小時的踢足球時間。曾有次帶我兒子去兩天的騎馬體驗營,因為太昂貴了,所以我只幫他報名了兩天。雖然繳了那麼多錢,但第一天幫馬兒刷洗、相處和培養感情,第二天才有機會騎到馬背上。大家有機會可安排帶孩子去維也納皇家動物園(Schönbrunn Zoo),這座動物園是世界上歷最悠久的動物園,它是18世紀中瑪麗亞女皇(Maria Theresia)為16名子女所建造的。那也是我們去過最富麗堂煌的動物園,動物好像都生活在金碧輝煌的宮殿。
我要說的是,如何在玩中學習,玩出興趣與生活中的大道理。在德國,渡假是很重要,不會渡假就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老闆會質疑你的工作能力,所以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也就有渡假的概念。而這個「玩」的概念也深植在他們的教育中,他們從幼稚園開始孩子們就會進圖書館,不管借書或閱讀。進了小學,校方也會安排「讀書之夜」的活動,也就是孩子們借或帶一本書,晚上搭帳棚夜宿教室內,這一夜可以與同學分享書中的故事。雖然教育是強調玩的概念,但並不表示隨便,校方也嚴禁孩子在上課期間,不能隨便請假去渡假。最後與大家分享幾句話:「孩子的成長中有一次,不要讓他們只有一個不斷地補習、做功課和學才藝的童年,應該讓他們有機會用不同的方式體驗生活,培養國際的眼光。旅行,不僅帶給孩子寬廣的視野,我們自己也可以看見不同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