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2日

王俊隆 & 何忠堂〈設計竅門〉講座紀錄(中)


Well Being...善念設計
一家在LA的設計公司Artecnica,他們以人道主義為出發,設計同時結合來自較落後的國家工藝,部份甚至是來自貧民區的工藝。不僅讓這些工藝有機會被世界看見,而且結合設計成為高價值的商品。在此一機制下產生空前巨大的利益,他們則再回饋到製造者身上。如此一來,一方面讓精湛工藝得以傳承,另一方面部份貧民地區的生活得以改善。設計師們經常會利用生活中回收來的素材創作,如:拉環、保特瓶、木材等。即使不是工業設計師,我們也能利用回收的廢器物做不同組合,創造出自己專屬特有的pattern。雖然人人都可以為自己做設計,但不同的是工業設計師讓這些設計有商品化的可能。泰國有位相當著名的設計師素旺(Suwan Kongkhunthian),他將原本在泰國相當棘手的麻煩植物,當做他創作的素材。大家應該知道水生植物布袋蓮,但可能不知道它的繁殖速度很快。在泰國,因為皇后十分喜歡布袋蓮這種植物而大量種植,可是一株布袋蓮在8個月內即可繁殖超過60萬株,繁殖速度相當之驚人;因此,沒多久就造成河川的有氧化,破壞了原生魚類的生存環境。在這位設計師眼中即將他的創作與這些素材結合中,也包含了泰國非常盛產的鳳梨,他利用鳳梨葉和布袋蓮的粗纖維,編織、設計成生活中具有質感和風格的傢俱;這不僅可解決河川有氧化的問題,而且這些天然的材料可以完全被分解,也就不會造成地球的負擔。

德國設計師Alexander Pelikan則又有不同的作法,他認為如果我們仔細計算傢俱從生產到消費者家中的碳足跡,將會得到相當驚人的結果。這張圖表可以大約說明一下,首先,各類型的材料從出廠的工廠運送到製作傢俱的工廠,製成傢俱後,運送到各販促點販售,如出口至其他國家就又會產生更多的碳排放量,再當消費者到傢俱店選購,傢俱被配送至消費者家中。這整個過程所產生的碳足跡,不僅對環境造成傷害,也可說是成本無形的浪費。為減少碳的排放量,這位設計者作法是以付費的機制在網路上分享他的設計圖,他設計的傢俱特色多數是以卡榫做為組裝。在下載設計圖之後,可依照設計圖的樣式找當地的製造商合作,雖然同一設計圖,但製造者可因地制宜在材質上做調整,做出不同的組合搭配。這樣的機制不但可節省製作成本,也可減少中間商和運輸包裝上的碳排放量。剛才前面我們提到NCC百大飲品票選,第一名是水,第二名則是可口可樂。60年前該公司開始採用塑製和鋁製的回收瓶製作椅子,大約在1940年,他們即利用111個回收空瓶製作了名為111 Navy Chair。當時他們的文案大致是如此「回收1個瓶子是好事,回收111個瓶子則是一個奇蹟。」這把椅子曾在當時的許多電影出現過,也有許多收藏家收藏。在台灣,我們經常聽到老一輩的說:「東西還沒壞就不要換。」沒錯!將使用的期限拉長,我想這也是一種環保的體現。接下的時間交給Rock與大家談談設計的觀點:

Your point of view? 你的觀點?
我是一個平凡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每當有機會與一群設計師開會,就穿著打扮來說,就會覺得我不配當一位設計師。因為如果讓我選擇買一個名牌包,還是捐錢給偏遠鄉鎮兒童營養午餐?那我一定是選擇後者。我們這就先來簡單談一下工業設計的發展,近代設計的發源地當然就是德國,德國的設計著重的是精密,通常給人一種實用和耐用的印象。不同於德國的北歐瑞典,主要是在設計中加了許多明亮的色彩,再到義大利,他們有許多出色的傢俱設計,我們可以看得出他們的設計同時結合了美與工藝。近幾年,尤其這近10年來,在歐洲不得不談到荷蘭的設計,他們打開設計另一番視野。如果工業設計等於form follow function,還是只剩工業塑膠射出,我想在這裡都並不適用。如我們將設計界比喻為電影圈的話,那麼荷蘭的設計就是主流之外的獨立製片。到亞洲來,我想最具代表性的設計,也是大家一致公認的就是日本,特色就是造形極簡,以及日本獨特的文化特質。另外近年來還有一個我們不得不重視的國家,就是泰國。在這裡我想大聲說,設計跟國民所得沒有關係,跟有沒有錢和我們接觸的東西美不美沒有直接關係。我經常聽到不論是在校的老師或留學回來的設計師,不是鄙視台灣街道太亂,就是建築太醜……,去泰國看看,街道雜亂的程度絕對不在話下。儘管如此,他們為什麼有那麼出色的設計,是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的。

Our point...我們的觀點
我在30歲那年離開台灣,也是第一位到荷蘭留學的工業設計師,到了當地之後才知道那還是所設計名校。當時身處歐洲,為了融入當地,我曾刻意把自己不論言行舉止,還是打扮都裝得像歐洲人一樣,但在畢業前,我的老師告訴我「Rock起點是拋不掉的,這也是你與西方人的不同。」這我才驚覺到,當初原本想遠遠離開這個地方,可是當我再回頭看,才發現原來這個地方是多麼的有生命力,多麼的生猛。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設計師說他的設計走的是紐約普普風、北歐極簡風或是日本卡哇伊風,台灣並沒有什麼風,我們的設計師也沒有人說過他們走的是台灣風。其實台灣有許多獨具特色的地方,只是我們放棄不同而已。台灣有許多極具特色的人文和景色,在我們的Qiao的網站你們可以看到每個網頁上,都可以看到一張台灣的landscape,這跟我們的創作是習習相關。接下來就來談談我們的創作與這些地方的關聯。首先,這張是台灣的東海岸,這樣的海邊隨處可見,你也可以隨地撿到大小不一的鵝卵石。這個計畫我將它命名為「玩石計劃」,就是我們把帶回來的鵝卵石沏開,就可以看到切面上非常獨特的紋路,保留原有的外型,切面的部份經過刨光上漆後,就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容器。不過,說真的要能找到第二個有相同紋路的石頭,也不是那麼容易。完成後,它可以是擺飾、花器或茶具。接下來看到的景色是在金門的海邊拍的,大家可以遠方海面上有艘高級郵輪,前方戏灘上的則是蚵棚,以及忙著採蚵的婦人。畫面在虛與實之間,形成強烈的對比。這張櫃子,沒有們任何抽屜,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支木條組合而成,看似一個實面。如我們把它當書櫃使用,如將書往內一推,木條即往對向突出,便可看到虛與實的空間中,產生不規則和隨機的圖形,頗有禪的意味。接下來看到的這張是位於苗栗獅潭僅存的養蠶農場,竹竿上的蠶絲就是準備做蠶絲被用的。近幾年來台灣的養蠶業因為不敵大陸便宜的工資和蠶絲,一家家紛紛關廠,養蠶業極速地走向夕陽產業。因為一則新聞事件,讓我有機會認識碩果僅存的養蠶農場主人涂先生。當時心裡想的是難到台灣蠶絲只能做成蠶絲被,有沒有其他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