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4日

韓良露〈閱讀青康龍的人文風㬌〉講座記錄_(中)

當年的大安區、青田街這邊,大部份都是當時的文官,公教居多。這裡的房子很多是從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原先都是日本人在住,臺灣人是不能住這的,晚上就要回大稻程去。一個地方,雖然房子可能會被拆掉,可是他的食物會保存下來。
《台北回味》當中,我所想帶給讀者的,不只是食物,而是文化的滋味。
我從17歲的時候,鼎泰豐在賣油的時候,在賣小籠包貼補家用的時候就開始在吃了。正因為我是這麼老的客人,所以我有資格說:今天鼎泰豐的成功,不是因為好吃,而是在管理。中央廚房出來的肉怎麼可能有我們當年那種溫品肉好吃?
大家知道東區這個概念是從何時開始的?東區不是行政區,天母也不是行政區。當時我們也找了一群人在南村落一起談所謂的1960年。
東區的名稱始於1970年,可是這個地方的開始是1960年。臺北都是先有街後有路,如果你在臺北看到XX街、OO街,通常都不是直的,街是人走出來的歷史。
可是東區這塊地是先有路,後有街,以前他都是稻田。
我從這裡從1718歲到2728歲,也是我生命當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我小時候很喜歡文學,可是我在康青龍才是真正廣泛的碰到文藝,我在這裡開始認識很多的人。
我認為東門第一個黃金年代,包括以前東門市場,那個金山南路還沒有改變之前,他是一個完整的市場。後來改變之後,就變成一個上氣不接下氣的市場。
但是當我這樣講的時候,有的人就會說:妳都說30年前如何~~如何~~,我們又吃不到看不到,那這樣子有什麼意思?
我告訴你們,我在一千年後讀《東京夢華錄》,我還是可以感受裡頭所寫的食物的味道、食物的溫度。我真的不甘心,我這本書在講的很多東西是3040年前,我甚至覺得再過100年後,再過50年,臺北人會看著這本書,一面看一面哭,因為大部份的東西都不在了。
就像南宋和北宋的人,南宋的人在寫關於北宋的食物,也是會一面看一面哭。所以食物裡面真的有一種味道,那真的不是《Taipei Walker》能夠給我們的。
可是如果你因為閱讀,而吃到了裡面的某一種味道,這些味道會跟著你一輩子。你花300元所閱讀到的東西,真的會比你花3000元所吃到東西還便宜,且記憶得更久,因為他會成為你細胞的一部份。

在康青龍的部份,我的文化生活真的是從這裡開始。我大量的閱讀,在這裡的書店。以前這裡有「康橋咖啡館」,在臺灣還沒有文青咖啡館之前,他是一個業務員咖啡館,所謂的準文青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