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

「呼喚遙遠的城市」藝術創作座談會(下)

講評人:江衍疇 教授

「呼喚遙遠的城市」我想從兩部份去談,一是五年來當任評審的感想,以及每位得獎者作品的講評,第二部份是邊垂城市與創作的關係。

2010年是這五年來創作水平最為平均的一年。從無封閉的風景、詩意的空間、回憶的物件等等,我們可以其中看到學生創作的特色,他們幾乎是整理自己的生命經驗,觀照自己的內心去創作。的確,他們在還沒有社會經驗前,汲取創作的養份大多數是來自家人、同學、朋友…,以這些成長學習經驗作一創作平台。試圖碰撞出這20年來的能量,從他們的創作中也反應了年輕的生命經驗。

再者,為什麼我會下這「呼喚遙遠的城市」的主題?
台北藝術大學位址不管是過去或現在,都算是塊風水寶地,人文薈萃之地。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關渡前有淡水河,後有觀音山和大屯山,銜接台北市和新北市兩大城市,地處台北市的邊垂。由於如此得天獨厚的環境,讓台北人經常到此一邊垂地帶,遠眺自己生活的城市,這成了人們去反芻文明醒世的所在。反觀學生們為尋找數小時的快樂,來往於台北市之間,創作中又不難發現對都市邊垂的懷想。


除此之外,北藝大不論是音樂廳、戲劇廳、舞蹈廳、關渡美術館和藝文生態館電影院等硬體設備,另又有多元的系所、展演活動或議題等軟體資源,這提供了學生創作的養份。在追求品質不求量的前題下,創作的語言以求更完整和準確的表現。我們系上向來另學生難以抗拒的考驗「創作評鑑」,也就是學生口中的所謂的「批鬥大會」。主要是希望學生不要盲目地套用理論,創作的歷程能呈現出一個辯證的成果。

站在第一線觀察藝術創作的新芽。地處邊垂讓北藝大學生脫離流行,擺脫盲目追求;即使物化的景象,諸如:高壓電塔、防坡堤、河流…,對這些瑰麗的風景,反而引起學生對自身經驗的反芻,對文明的省思。這些獨特的創作特色,相信這些剛萌發的創作新芽,日後一定會更茁壯成長。

後記:
令筆者感動的是,前來聆聽講座的聽眾中,部份是得獎者的父母或親友,家人的支持也是創作的原動力。會後,在書店讀到曾4度入圍葛萊美唱片封面設計的「台灣之光」蕭青陽之專訪,文中他談到創作之路的甘與苦。從小喜歡畫畫的他,開麵包店的父母希望他務實地學習一技之長。花了10幾萬元製作復興美工畢業作品,卻在無意間聽到父母的對話:怎麼他們家阿陽花了10幾萬,只有做這樣而已。爭氣的他以第一名畢業,讓父母有機會向鄰居炫耀。

原以唱片封面設計師自居的他,但一年只接得到一張設計案,到漸有所起色。僅管如此,非主流市場的唱片,往往也只能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才找得到。曾經轉行去賣肉羹麵,老婆的全力支持,讓他輾轉又回到了創作,至今25載。雖然4 度入圍葛萊美,都落了空,但至少讓台灣有人開始關注到這小眾的創作。這也令筆著體悟到,在藝術評論的課堂中,教授曾對從事創作的同學說:「想成名的意念」很重要。當然,除了朝著此一目標持續且積極地付諸努力外,在這過程中,無非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和「堅持」。

財團法人龍顏基金會一直非常關注台灣藝術創作的發展,至2006年起與台北術藝大學合作設立了校園藝術創作獎,至今已合作了五年。今年我們更向前邁進一步,龍顏講堂特別邀請了北藝大江衍疇教授,以及集結了2010年的10位得獎者,舉辦這場「呼喚遙遠的城市」藝術創作座談會。這不僅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年輕創作者的作品和理念,也讓這群青年創作者有更多發表的機會與空間。我們相信除了實力之外,「未來的台灣之光」需要是「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