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到故宮最想看的是什麼?故宮的展品相當的豐富,有玉器、陶器、青銅器、瓷器和書畫,今天我就是要將青銅器的特殊性告訴大家。自古以來中國就是講究禮制的禮儀之邦,還有另一個是愛祭祀拜拜。不管是禮制或祭祀,一定要有器物,最常使用的就是青銅器。我們常說「破銅爛鐵」或台語是說「歹銅古錫」,中國最早使用的金屬就是銅,而銅和錫的合金就是青銅。青銅當做器物時,當然,它是有形的,看得到摸得到,如果講到無形的文化層次,那就必需了解它的歷史背景、人文和思想的部份,這也就有很多可以談的。我們先來看一下商周青銅器上常會有的圖騰「饕餮」(ㄊㄠ ㄊ一ㄝˋ),祂為什麼是商周青銅圖飾上的最愛?這張是有饕餮紋的卣,祂既不像人也不像獸,看起來既威嚴又俏皮,但不管紋飾多複雜或造形如何變化,總之記得祂永遠有一對眼睛。為什麼要有一對大眼睛?瞪大的眼睛又有什麼作用?器物上裝飾饕餮紋的主要目的是什麼?這些是待會我們要談的。再來這張是周昭王的折觥和周宣王的逨盉,饕餮紋飾鑄得相當精美!我們剛才提到的卣、折觥和盉都是酒器,「盉」是酒加水的容器,酒量不好就加水,酒和水調合調合就叫盉「ㄏㄜˊ」。您們看到這些精美的青銅器,並非破銅爛鐵或歹銅古錫三言兩語可以道破的,那麼要如何欣賞青銅器?又美在哪裡?這就必需從器形、功能和紋飾談起,最重要的是西周周公的制禮作樂,制禮作樂也規範了一個階級制度,什麼階級穿什麼衣服,用什麼東西,數量和質量都有明確的規定,這些與青銅器的鑄造都有一定的關係。雖然今天我們還無法談到春秋戰國的部份,但先讓大家比較一下春秋戰國和商周的青銅器有什麼差別。其實,鑄造的方式已經不一樣了,這件作品是銅和鐵的合金,所以容器呈現偏紅的紅銅,到了春秋戰國已懂得利用紅銅鑲嵌紋飾。紋飾開始出現人物和馬車,描繪打獵的情景,這和商周的紋飾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開始觀照人民和貴族的日常生活,器物的功能已經跳脫政治宗教的束縛。剛才我們介紹的商周青銅器是用來祭祀用的,紋飾是有它的目的性,饕餮紋像鳥禽又像獸類,融合兩者以誇張的表現手法,又正又邪,讓人感到又愛又怕,就像大自然給我們水和養份,可是天災卻會奪走祂所賜予的一切。那麼為什麼要祭祀拜拜?當時的人們認為上天隨時操縱著我們,對祂的亦正亦邪又懼又愛;所以祭祀一定會用饕餮紋的器物,對內主要有團結族群的安定,對外有保家衛國的象徵意義。饕餮的樣式隨著時間演變成各種形式,所以後來我們皆稱之為獸面紋。
我們對青銅器先有一個概括的認識之後,接下來正式進入我們的主題。上一堂明秋老師談到玉器,從玉石不分到玉石分離,再來是陶的文化。那麼大家知道陶器的使用代表著什麼嗎?對,表示已經進入龍山文化,人類開始懂得用火和定居。陶器之後就是銅,陶和青銅一樣都具有可塑性,可是陶容易破損,青銅不會,也因為這個特性,老祖宗認為,銅器具有永恆不朽的意義;因此是禮器最佳的選擇。各文明古國裡,中國對於青銅的使用起步算晚的,也因為青銅器的材質硬度夠,所以普遍被拿來當做兵器使用。說到硬度,青銅是銅錫的合金,既然是合金那麼就會有比例和配方的問題,這些比例配方在《考工記》裡清楚地記載著,例如:製作兵器就是三銅二錫,製作砍伐的斧頭就是一錫四銅,要製作燦爛如黃金般的禮器,就必需使用一錫五銅,而禮器也是中國特有的。我們知道夏商周三個朝其實是並存的,是群居的部落社會,只是誰的武器多,誰的國力強,誰就當王。由於夏商周時期,對天文地理有限的知識,人們特別尊神尚鬼,神是指上天,鬼指的是祖先;所以才會有天命論、道德論和祭祀。這張湖北銅綠山的銅礦遺址,先民們在2500年前就已在這裡開採了。大家試想,50公尺深的礦坑內,沒有抽風機和排水的幫浦,要如何進行銅礦的開採?3000年前老祖宗們就是利用井口高低,造成氣壓的不同,解決通風的問題;運用支架引水,解決排水的問題;以接隼的方式,排除礦坑塌陷的危險。這些在故宮裡的「原來如此」展覽室都有圖示,看完展覽,可以再去看看這些先民的智慧。那麼銅開採後,如何鑄造?這張是從婦好墓出土的《司母辛方鼎》,也有人稱為后母辛。說到鼎,不是有句成語「問鼎輕重」,典故就是在講楚莊王想問鼎王位的故事。楚莊王曾打戰到周朝的國土的附近,想要借機爭取王位,所以周定王不得不派出使者。當時鼎代表的是國家和政權,楚莊王就問使者王孫滿鼎的輕重,而王孫滿回答了:「鼎的輕重,在德不在重量。」「德」也是整個周代的王者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以德配天」,這待會我們會再講。一般我們看到的鼎大都是三足,所謂「三足鼎立」,由於這是方鼎,所以是四足。這座《司母辛戊鼎》總重有832.84公斤,是目前發現最大最重的鼎。大家想想以當時的技術,如何鑄造如此大的鼎?除了《考工記》提到的合金比例外,又要如何鑄模?荀子說了:「刑範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這裡的金是指吉金--銅。我們來看鑄造青銅器的塊範製法,首先是製模,做內範和外範,外範主要是紋飾,內範是就是反書文字和以竹刀刻陽文,再來合範;所以我們說「模範」就是從這裡而來的。那麼大家想想,剛才800多公斤的大鼎需要多少人,才有辦法鑄造?大鼎難鑄在於,不僅是要工冶巧,還要火齊得,也就是40幾個坩鍋同時澆灌熔銅,必需速度一致,炕的火候控制,需要200多人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當然,設備和腹地都一定要大。如此浩大的工程來鑄造大鼎,在高溫下的鑄造者就是奴隸,使用者一定是貴族,因為商朝是個階級制度分明的社會。
再來我們要談到夏商周朝代的更替。商湯代桀,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因為夏桀無道,上天命商去打夏,也就是所謂天註定。商原本是夏的一個小國,商滅夏,後來歷史重演周也是商的一個小國,商被周所滅。「天命」就必需要祭祀才能接收,商代是個尊神尚鬼的民族,天地神統御了一切。天子死去,還是具有相同的權力和地位,所以有所謂的「待死如待生」,生前如何享受,後世就要遵照生前的模式來祭祀。商朝的青銅器,簡單的歸納起來多是為了祭祀而鑄造的。青銅器在周是制禮,商是用來祭祀。商代還有另一點很重要的是封建制度,封疆建國,一直延讀到周朝,之後又演變成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將王位傳給嫡長子,其他的兒子分封諸候,用諸候的血緣來膨脹自己的國土,勢力就像金字塔一樣,控制的疆域也就愈來愈廣。從這張地圖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商朝以黃河兩岸現今的河南為據點,山西是夏朝,陝西是周朝,相對的殷和周原還是個小國。盟津有著名的盟津之會,就是周武王要打商糾王時,小國家要攻打大國總要有十足的準備,在盟津軍事演習,觀風水看天象,大會諸候之後,始攻打商朝,最後,在牧野之戰,周滅了商。然而,周滅商到底是在哪一年?在盉尊尚未出土前,學者爭論有120年的差異,待青銅器盉尊的出土,清楚的紀載就是西元前1046年,青銅器上的銘文足以說明了一切。我們知道每發生大事件天象就會變,這在銘文裡也清楚地記載。觀天象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如此,僅管周朝距離我們有3000多年,可是流傳下來的習俗和語言,感覺又是和我們那麼地親近,因為它已經是深紮的思想,變成文化的一部份。湯建國到紂滅亡,盤庚建商,可是建國後一直在遷都,當然與氣候、水源、民生問題有關,從河南安陽小屯村遷都到殷定居之後,以地名為國名,就叫殷商。提到青銅器的銘文前,先來看一下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日本不承認有夏朝,直到甲骨文出土,記載證實夏的存在。我們來看這段甲骨文上的文字「辛酉卜賓貞臿(宀止)化(+戈)(角収) 貞臿(宀止)化弗其(+戈)(角収)」,「辛酉」是時間,「卜」直的「丨」是鑿,點「丶」是鑽,再用火去烤,就是「卜」(ㄆㄛ)。「賓」貞人的名,「臿(宀止)化」是位將軍名,(+戈)(角収)是地方名。「弗」可不可以,「其(+戈)(角収)」去攻打(+戈)(角収)這個地方。簡單的說就是卜辭,問將軍可否有戰勝的機會。刻在甲骨文上的一個卜就是五次,這是它的一些規則,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甲骨文在光緒25年(1899年)於安陽縣是出土,當出農民挖到這些獸骨和龜甲時,發現有字賣不了錢,於是磨成粉,拿來當刀傷藥賣,也就是龍角散。後來學者王懿榮發現,才展開挖掘,不過這一挖,盗墓者和外國人都來了。再來這張是婦好墓出土的甲骨文,卜的是什麼?問生男或育女,生產是否順利。甲骨文的出土,揭開了殷商的神秘面紗,這些卜辭無所不包,從商朝各天子的治國大事到私人小事。透過這些甲骨文的記載,今天我們才能認識商朝的歷史和文化。
我們要了解某個朝代必需透過文獻,商代有甲骨文,周朝有金文,也就是青銅器上的銘文。但歷史終究是人寫的可以竄改,玉石沒有任何文字,書畫又可以臨摹,只有青銅器是鑄造上去的,改不了。青銅器上的紋飾也不是為藝術而藝術,多是有宗教或政治理念的功能性。接下來這張商朝的石雕,是人?是禽?是獸?獸頭,人的形體,卻有獸爪,身體又佈滿紋飾。這個獸面的青銅器,有著鳥的身體,又有粗壯的四條腿。這些不寫實也不抽象,不立體也不平面,什麼都不像,又什麼都像的造形,本身一定有特別的意義,就是賦予神格。這件是婦好墓出土的《鴞尊》,鴞的尾巴是向下著地的,形成三足非常的穩,抬頭挺胸非常的威武,頭戴旗飾,絕對的對稱。不僅造形獨特,紋飾有漩紋、雷紋、雀錦紋、鳳紋和獸紋,相當的漂亮!在商代「無酒不成禮」,喝酒是一種禮貌,「禮以酒成」,也因此對酒器非常的講究。剛才前面提到的尊、斝、觥、卣、盉…,這些都是酒器,尊是比較高級的,各式的酒器有固定的組合,依身份地位使用不同的酒器,而且鑄造的材質和數量都有明確的規定。《禮記》裡提到「無田祿者,不設祭器」,也就是沒有田地者,就無法使用銅器。這也是婦好墓出土的《鳳鳥玉石》,我們知道商代各式器物上很多鳳鳥的造形,因為「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是吃了一顆鳥蛋,生了一個天子。為什麼我們會知道《鳳鳥玉石》和青銅《鴞尊》是出自婦好墓?因為《鴞尊》上有「婦好」的銘文,而鳳鳥玉石沒有文字,所以玉石的身份認證是靠一同出土的青銅器給的。玉器和青銅器都是當時的禮器,青銅器是用來裝祭祀的東西,而玉器是裝祖先降臨的牌位。婦好是位什麼樣的皇后?根據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婦好不僅會生小孩,還會帶兵打仗,而且是位巫師,她也是商紂王的母親。青銅器也是兵器,矛是基層士兵拿的,一般由部落的酋長提供,有鋼盔和戈的一定是階級地位比較高。這張是人頭銎鉞,西周位於現今的陝西,隔壁甘肅以北就是鬼方,也就是戎狄,匈奴的地盤。鉞首的人面造形,是有辮子和鬍子典型的西南或西北羌人的造形。鉞是一種劈砍的兵器,也用於刑殺,如此精緻的兵器,應該是統帥權威的象徵。這件是商朝嵌綠松石獸面紋的鉞,青銅器最早就是用綠松石去提煉的氧化銅來鑄造,之前提到的不管是獸面紋或是饕餮紋,都會有一對眼睛,紋飾的部份今天沒有時間多談。再來我們看到三星堆的青銅器,三星堆證實了巴蜀文化的存在,不過很可惜的是,沒有任何文字的記載,有無文字提供後人研究的價值差異很大。注意看它手部的造形,一定是拿著某種物品,可是我們卻無從考證。人物特徵是嘴大眼大鼻高,這些五官明顯和中原人種不同,目前沒有發現有任何文字的記載,也留給後人無限的想像空間。這些青銅器上的顏色是歷經千年自然形成的,因為銅錫比例不同,青銅器當初埋在地底下的可能是窖藏,也有可能陪葬品,長期受到土壤氣候等因素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色澤。接下來看到這張是西周的男、女銅舞人,特別是手部的造形是不是和三星堆出土的銅人非常相似?男的五官看起來一樣是西南人種,可是他所穿的衣服是中原的服飾,區別在於,中原服飾採右衽,左衽是番邦。銅舞人的背後有釘孔可插在木座上,出土時與禮器並置,可能是當做迎神的樂器之用。青銅器是制禮,也能作樂,這個商代之為鐃,也就是執鐘,周代是掛的稱之為鐘。鐃和鐘的功用在《周禮》中有寫道:「金鐃以止鼓」,戰鼓響起,表示打戰,打仗要一鼓作氣,那麼要如何收兵?「鳴金收兵」,金就是銅。鐃和鐘的另外一個功用就是祭祀或宴客時,製造氣氛之用。鐃我們還是可臉看到獸面紋的一雙大眼,這個鐘就沒有,因為它是周厲王時期鑄造的器物,專為某人設計製作的青銅器是非常罕見,看到相同的特色,就這個時期製造的。所謂「國之大事,惟祀與戎」,祭祀是國家的大事,戎就是打仗。打仗一定要青銅器,銅器多,兵力就會強,武力強,國家就會安定。對內就是祭祀,維持社會秩序;這些就是青銅器在當時社會的主要功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