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古寶」都放在哪裡?沒錯,在故宮。我是2000年考進故宮博物院到現在,接下來兩位老師更是比我早,玉有八千年的歷史,她們講的分別是銅器和繪畫,大家想想青銅器光夏、商、周就有三千年的歷史了。再來談到書畫,您們知道中國最早的書畫──晉朝的《女史箴圖》──現在在哪個博物館嗎?不在中國,也不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而是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女史箴圖》也有1800年的歷史,現在卻是別人的鎮館之寶。今天我準備了300多張PowerPoint,要在兩個小時內把玉介紹完是不可能的,重點我們放在一個概括的認識,以及認識這些古物的玉是非常有趣的。那麼「玉」是什麼?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裡提到的,「玉」其實就是美麗的石頭。玉分為閃玉又稱為軟玉,硬度是6~6.5。6~6.5到底是多硬呢?請大家伸出手指,依照莫氏礦物定律界定的硬度,按按指甲的硬度昰1度,我們拿來磨腳皮的浮石,也就是丟進水裡會浮起來的滑石,這些硬度都是1度。再來,大家敲一下蛀牙的牙齒,硬度相當於兩度。敲牙齒3度,敲玻璃4度,防彈玻璃5度,6度是玉,7度是翡翠玉,8度是瑪瑙,9度就是紅藍寶石,10度什麼?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鑽石。中國大陸產玉的地方很多,台灣有沒有?有,在花蓮夀豐鄉的豐田玉。長久以來我們講玉應該具備什麼的特質?溫潤內斂。這件清朝的作品就是溫潤的碧玉,先不提典故,大家看到這件作品的造形會覺得它像什麼?苦瓜,沒錯。其實,這是北方的一種開紅色的花,結黃色的果,再慢慢變得晶瑩逷透,是一種觀賞性的植物,不好吃;所以北方人叫它「爛瓜」。這件古物當初到了台灣之後,大家怎麼看都像苦瓜,故宫將它命名為「白玉苦瓜」,過了幾年,故宮認為文學專業還是歸文學專業,所以正名回《白玉錦荔枝》。八千年來我們所稱的玉就是這種溫潤的玉,尤其是白色,玉中最精品的玉就是和闐白玉。碧玉透閃石是乾隆老爺非常喜歡的作品之一,它是漢代的,豬造形的玉包著金箔。豬是歷代很重要的一個象徵,就像握豬,握到豬就像握到了財富。尤其是漢代神仙思想,相信有來生轉世,所以皇帝死後有含蟬和握豬造形的玉做為陪葬,象徵來生再享富貴榮華,這待會我們會再談。
剛講的是硬度6~6.5的軟玉,再來我們要提到輝玉,硬度7的硬玉,也就是翡翠。翡翠只有哪裡有產?沒錯,緬甸。歷代的達官顯貴珮帶的多的是碧玉或白玉,碧玉和翡翠的差別在於翡翠會閃爍著玻璃亮光,碧玉是比較溫潤內斂。我想請問如果給您們一塊大小一致的玉和翡翠,您們會選哪一個?價格考量,大家都會選擇翡翠。八千年來我們所講的玉都是溫潤的白玉和碧玉,不是翡翠玉,可是現在大家的選擇卻不一樣了,這個道統和行情是誰破壞掉的?就是慈禧太后。清朝帝制規定得非常清楚嚴格,正室著紅,偏室著綠。慈禧是正后,還是偏后?西太后是偏后,東宮才是正后。所以慈禧不能穿著紅色,只能著綠衣、綠帽配綠飾。八千來的道統,到了清朝,短短兩百年就完全打破了。在故宮看不到幾件翡翠,大部份都是溫潤內斂的白玉和碧玉。回溯歷史,這也說明一件事,領導者和在位者非常重要,因為道統和法統會因此而改變。回到翡翠,它的命名就是來自翡紅翠綠的翡翠鳥,牠翠綠色的羽毛色澤相當的漂亮。大家知道中國清朝最厲害的寶石工藝是什麼?就是將捉到翠鳥曬乾整批送進京城,工匠們將羽毛拔下來,做什麼?就是鑲貼在寶石上,也就是點翠;所以大家看到點翠的作品時,身體要上下左右晃動,因為羽毛透過光線的折射會產生漂亮的光澤。我們的老祖宗是不是很厲害,兩百年前就知道將有機質與寶石結合。這件作品是在故宮,慈禧老佛爺的翠玉獨子。我們談了這些,如果到建國花市那麼多賣玉的商家,怎麼去分辦真的還是假的?會透光的就是玉?沒錯,石頭和玉的差別在於透不透光,不過玉本身有它的玉質,那要如何才符合?這就要看廣義或是狹義的定義。根據《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新疆的白玉,雲南的翡翠,東北的瑪瑙,湖北的松石,海南島的水晶……等,都是製作玉的原材料。剛才我們也提到許慎在《說文解字》的定義「石之美者」,也就是美麗漂亮的石頭就是玉。那麼我們的老祖宗又從何時開始使用?雖然我們不是研究歷史,但還是要了解一下,人類對石器的運用到裝飾之過程。最早我們可以推到170萬~9000年舊時器時代的元謀人,當時就會利用石頭作成削尖打鑿器。再來是距離現在50萬年前的北京人,利用石英石和其他素材做成複合工具。更近一點距今1萬年的山頂洞人,一樣利用石頭做為工具,不一樣的是石頭上有細小的鑽孔,他們也開始懂得利用赤鐵礦做美化和裝飾。這張是貝殼鑽孔的飾品,1萬年前就已經知道這麼做了。
再來我們得談到「玉」字的由來,也就是一塊二塊三塊,再利用1條線串起來就是「王」ㄩ‵ 字,就像珠寶的珠,您們會查什麼部首?沒錯,查「王」ㄩ‵ 字旁。大陸的朋友以前會說查「王」ㄨㄤ′
字旁,後來他們也更正為斜「王」ㄩ‵ 旁。為什麼「王」ㄨㄤ′ 和「王」ㄩ‵ 是同一個字?我們也常搞不清楚。這要說到中國第一位皇帝,也就始皇帝─秦始皇,秦始皇之前稱之為天子。據說秦朝的宰相李斯為此想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就一定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打瞌睡,結果毛筆一掉就掉在這個位置。隔天,他很高興地跟王報告,所以「王」者為王「玉」者為玉正式分家,不過,這種說法簡直是在說「漫畫」。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是甲骨文,而最早的漢字是青銅器上的金文,再來就是小篆,大家可以去找小篆來看,真的就是從秦始皇開始「王」和「玉」正式分家。也可能這樣,所以有剛才的笑話流傳。「玉」也就是「王」者身上帶的一顆「、」石頭,玉不是平民百姓可以隨便珮帶的,只有皇族,以及貴族中的貴族才可以使用的。以前有學員會後很神秘地從口袋取出閃閃發亮的東西,要我幫忙鑑定是不是真玉,就像剛才我們提到是閃玉、碧玉、輝玉和翡翠是狹義的玉,其他因為會透光,就是廣義的玉;所以真玉或假玉就看您怎麼玉定義。玉有做成玉杯、香爐、文鎮和玉鐲等等,再來這件作品《翠玉白菜》。請問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沒錯,這是老師設的陷阱,故宮的鎮館之寶沒有《翠玉白菜》,這件作品只能說是人氣和點播率第一名。一來是不知作者是誰,只知道是清朝的作品,其次是沒有任何史料可以拿來考據它的重要性。我們來看一下這件作品的象徵義意,白玉是菜梗,綠色是葉子,古代綠色稱之為青色,所以顏色上的義意是清清白白。菜葉上有兩隻蟲,幾年前故宮請科學專家來鑑定,大隻的叫中螽,小隻的是蝗蟲。我們知道中螽一胎100~200隻,蝗蟲一胎更可生到200~300隻。所以這件作品簡單的意思就是,清清白白,多子多孫。這件作品原本是永和宮瑾妃和妹妹珍妃的嫁妝,他們同時嫁給光緒皇帝。光緒政變之後,珍妃被扔到井裡,瑾妃確定是老死於宮中。去年建國100年,到底該不該讓這件作品參展,讓專家們就很頭痛。因為嚴格說來它並不是參展國寶的選項,可是國寶展大家都想看它。最後,專家和考官們再加一個選項,就是人氣指數的作品;於是在建國百年的特展上,大家能夠看到《翠玉白菜》。三年前有則媒體報導指出中螽的觸鬚斷了,我待了十幾年也不知斷鬍鬚這件事。故宮的40萬件作品,分別從1948和1949年到台灣之後,先存放在霧峰,直到1965年中山博物院成立,後來組織條例修改,所以改名為故宮。當時有拍照存證,調出照片後才發現,原來那時鬍鬚早就斷了。這也難怪,因為這些國寶從民國20年日本侵華開始,就跟著國軍到處跑,接著國共戰爭,又繼續輾轉來到台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