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日本311大地震之後,透過電視新聞我們知道日本部份產業受受創嚴重,想當然爾,轉單效應一定可以讓台灣科技大廠大大的受惠。但經過股市名師再仔細的推敲分析後,這我們赫然發現,事實則不然。其中受創的產業,包含了世界科技發展中重要的核心技術和原料的廠商,然而,台灣的科技大廠長期以來以代工為導向,並非以研發相關新的技術來爭取訂單,這才發現反而韓國才是最大受惠國。他們各科技大廠早有所意識,致力於研發,在技術上欲與日本並駕齊驅,並以自有品牌爭取國際訂單。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我們雖然不甘心,但又能怎樣。這也反應出台灣人與韓國人民族性格上的差異。
最近我剛看完了高修和韓藝瑟主演的《白色戀人》,以過去看韓國偶像劇的經驗,這類偶像劇的劇情結構是很容易猜到結局。但為什麼韓劇就是有種讓人無法自拔,非看下去不可的魔力。當然,俊男美女不可少,不外乎堅定的愛情,以及表演形式充份表現出情緒和感情的細膩感。雖然不斷地重複輸出這些老套的劇碼,卻仍然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大家可能還記得台灣最早期的偶像劇《流星花園》,改編日本的同名漫畫。的確,它曾外銷至亞洲數個國家,也引起了不少的轟動,曾經台灣的偶像劇產業是有機會的。再來看看最近炒得很熱的小三話題《犀利人妻》,我個人認為劇中人物的關係反應我們必需持有的的社會價值,就好比追逐3C產品一樣,擁有了最新的。當然,新的產品馬上又被更新的商品所取代,無形中消費了人妻的恐懼。
在我們有線電視頻道戲劇台中,幾乎有二分之一的頻道是播放韓劇的,三分之一是播韓國綜藝節目。當歐美國家的綜藝節目正在流行,如:真人實境秀和素人星光大道等節目時,韓國輸出的是什麼?他們正以大量的當紅偶像團體如:少女時代、Super Junior、SS501和Wonder Girls等,在節目中以人海戰術的方式,強力放送韓國藝能。就像在《家族誕生》這類綜藝秀,節目中安排當紅藝人的一天完全生活鏡頭下,不論對內或對外他們所要傳達的是一種韓國傳統的家庭技術、生活倫理和責任上的教導。對外更輸出韓式的飲食、生活和流行文化,重要的是整個韓國的文創產業。過去我們在日本雜誌中,可以從中看到各種日式生活的Know-how的輸出。近年來,我們看到的是韓國以綜藝節目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所謂的Know-how,以真人真實情境,由藝人在各種情境中做一角色扮演。像在《我們結婚了!》這類型的綜藝節目裡,它教導觀者的是一套戀愛的學習法則,透過藝人的角色扮演,教導男女朋友在愛情中的角色和行為規範。無形中觀者受到潛移默化,兼具的教育功能,提升人民的素養多少會有所幫助。反觀,台灣的思考模式就如我們各科技大廠用人策略般,將此一邏輯套用在各種專業上,即是錢要花在刀口上,必需10人分工的工作,只願找了6個人去完成。總想著如何花最少的錢,完成更多的事,當然,也就難以追求其中的專業和細膩的品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