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悔之:在這樣一個秋天的午後,我們要來請韓良露小姐幫我們講一個很特別的題目,不知道今天各位走在街上是什麼樣的感覺?
今天的演講,良露姊要來跟大家講的就是:閱讀節氣,閱讀台北。我們的生命中真的很像蒼海中之一瞬,我們要如何在這一瞬之中,知道天地的節奏跟變化。過得更好,過的每一天,你會有很確切的喜悅及快樂。
我想這也是韓良露的書寫當中,帶給大家最多的感動及力量的地方。
韓良露:我大概在11月會出的一本書《樂活在天地節奏中》,談到整個24節氣這個事情,尤其我裡頭有個節氣文化是在探討:華夏傳統文化的密碼。
一般人可能覺得這不關韓良露的事,因為這聽起來有一點考據、考究,似乎是和中文系相關。
民俗又好像和韓良露沒有關係,有點像耆老他們才會做的事情,所以我說今天難得我就和大家談一下。
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好閱讀、好雜知的人,我什麼書都看。在臺灣當然是東方的多,西方的少。
因為我們從小就是讀書人,所以某種程度好像很會讀書(不是學校的書,自修的書)。我覺得其實人活著不是每一分鐘都要那麼愛吞書。我先生(他是博士)就常常笑我說:哪有人那麼愛讀書的。
人生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不一定要那麼愛讀書。但是我們剛好是愛讀書的人,那真的是讀到現在50多歲了,眼睛都有點視茫茫。因此讀書這件事情的背後有點像自修的事情,我基本上認為天下沒有讀不通的書,只是讀得不夠多。
在我整個求知的經驗中,就是一直不斷的讀。讀,然後停下來想,然後再讀。所以你長年的累積下來,其實就累積很多、觸類旁通很多的東西。從年輕讀到越老,一定是觸類旁通的東西越多。而且累積的東西越多。
很多人後來都不讀書了,因為他只是「學位的熱情」而非「學問的熱情」。知識是超越領域的,不斷地擴張,天底下凡事都是知識。
我人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不斷地想~想~想出來的,不是天生就會的。
我當時1999年為了照顧父母,從倫敦回到臺灣。雖然說這不是我人生中的計劃的一部份。計劃比不上變化,變化比不上造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