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胡明琪 老師〈「畫」中有話,話中「畫」〉講座紀錄_(下)


《鵲華秋色》不僅乾隆喜歡,我們看到拖尾的跋就有一百多公分,是各個收藏家抒發心情,也等於是在看一場書法比賽,相當的精彩!這則虞集寫著「吳興公…,深得物外山水筆意,雖一木一石種種異於人者,且風尚古俊,脱去凡近。政如王謝子弟,倒冠岸幘,與天下公子斗舉止也。」意思是,吳興公就是趙孟頫,因為他崇尚復古,雖然畫樹畫石與其他畫家不一樣,但他的畫如晉朝王、謝家族般有影響力,足以當做士大夫們的典範。崇禎三年,虞集又在與朋友遊山玩水的金閣舟中看到這件作品,於是他又提了一段話。除了「鵲華秋色」四個大字,這件作品乾隆到底還題了多少字?其實,他在不同時期分別寫了看畫的心得和讚頌鵲山的文章共五篇。《鵲華秋色》畫的是山東濟南的風光,趙孟頫在此當官三年,這件作品是他為好友周密所畫。趙孟頫在畫裡也題了:「公謹父,齊人也。余通守齊州,罷官歸來,為公謹說齊之山川,獨華不注最知名,見于左傳,而其狀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為作此圖。其東則鵲山也,命之曰鵲華秋色云。」意思是趙孟頫的好友周密之父是濟南人,他曾對周密形容濟南的風光景色,周密卻全然不知,所以他畫了此作。《鵲華秋色》尖頭是華不住山,位於黃河之南,黃河北方的是方圓平頭的鵲山。趙孟頫以解索皴來表現華不住山挺拔,以披麻皴表現鵲山堅實渾圓的山體,用的是淺降青綠,這就是復古。以往青綠山水通常是院體畫,不過,此幅作品卻是文人畫風的青綠山水。遠山、近林、農舍、蚱蜢舟和漁人,雖然不形比例,但整體意境曠遠,充滿野趣。我們知道趙孟頫主張書法入畫,為此他曾題詩:「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他說畫石速度要快,便會留下自然的留白和空隙,畫樹要像寫大篆,畫竹就像寫書法,書畫同源。再來,我們比對一下現今2012年的華山和鵲山,大家可知道,乾隆1735年登基後,下江南六次,有次到了濟南,興致一來,便將《鵲華秋色》拿出來欣賞一翻。第一句讚美畫得太好了,第二句即表示方位畫錯了,華山和鵲山左右顛倒了。從此這幅作品就被禁了,理由是因為乾隆皇帝認為這對軍事戰備太重要了,基本的地理位置不能有差錯。但我們知道,因站的方位不同,左右就會有所不同。

明朝沈周畫《山水》,他的山水畫繼承元代的黃公望和王蒙的風格,前景的枯樹像不像趙孟頫的《鵲華秋色》?沈周也是明朝四大畫家之一,我們可以看到山是非常簡單的線條,淡墨勾廓,再用墨色烘染出層次。分別有三個人的題字,沈周自己題了:「米不米,黃不黃,淋漓水墨餘清蒼。」米就是北宋的米芾,他著名的皴法像米粒一樣,所以就叫米點皴,黃就是黃公望。意思是米芾的畫那麼美,沈周自認學不來,說他的畫像黃公望,又不像。朋友陳蒙形容沈周作畫:「沈郎愛山水,每傳山水神。顛癡已不作,夫乃見後身。觀其落筆時,只赤千里真。意與元氣會,胸次無一塵。」沈郎就是沈周,看他作畫聚精會神,一鼓作氣,作畫的速度非常的快,猶如一匹千里馬。接下來這張很有趣,這是元朝顧安和倪瓚合作的《古木竹石》,這件作品目前還在故宮展出,畫面只有枯樹、竹子和石頭,我們可以看到留白處填滿的題字,畫面看起來甚至有些雜亂,如果不說大家可能走過就算了。畫是在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顧安和張紳應隱士通玄的邀請,聯手畫了《古木修石圖》。完成後,張紳和楊維真分別題詠。那麼倪瓚畫哪一部份?三年後,洪武六年倪瓚在朋友家中看到此作,於是他補上了一顆石頭,另題了首詩。大家看得出來石頭是後來裱上去的嗎?倪瓚畫了石頭之後,再請工匠重裱,不仔細看其實看不太出來。他在畫中題了:「雲門古木龍蛇走。迂訥琅玕朔風吼。鐵厓健筆老縱橫。萬卷當胸隨所取。張公僵臥玉山岑。楊顧騎箕上南斗。我來東園梅未花。凍木戟立森槎枒。半醒半醉住一月。柳眼漸碧草欲芽。雲門屢約來看竹。未聞拄杖拖冰玉。開門一看(看字點去)笑如夢中。便應襆被從茲宿。」鐵厓就是楊維真,張公即是張紳,當時顧安和楊維真已相斷去逝了,年邁的張紳也病了這裡倪瓚大致描述這些畫家的情況。郭畀的《雪竹》,引首「封條戞玉」這四個大字是乾隆題的,「封條戞玉」也就是說,白雪落下積在細細的竹稍上,猶如白玉般的晶瑩。這件作品困難的地方在於,雪地、冷風和凝結的冷空氣是先染上墨色之後,然後再慢慢地將竹畫上去,白雪並不是撲上白粉,而是留白,這可不太容易。元朝的文人畫的特色是,文人喜歡和道士來往,畫作經常是追求一種隱逸和出世的思想。其實,我們看到這張郭畀的作品也不例外,他除了擅長山水,也很常畫梅蘭竹菊,這也是元朝文人畫常看到的題材,主要藉此表達畫家們的情操和心境。

接下來我們來看梅,元朝王冕的《墨梅圖》,記得以前念過,吳敬梓在書中記述王冕童年時期放牛畫荷,但現在我們卻只看到他所作的梅,反而沒看過他畫的蘭。這張作品有趣是,畫不大,但上下左右全都題滿了字,至少有十個跋,王冕自己就題了五個。這件作品被借出國展覽時,連外國人都不禁要問,這到底是看畫或者是看字?王冕當時畫這件作品時,已六十八歲,他畫的梅是如何精彩?他畫梅通常只有線條沒有墨色,宋人畫梅是點綴而精緻的,但元朝的王冕畫的梅,卻是佈滿整個畫面,講求的是意境。而且我們可以看到,他畫梅枝有彈性,繁花萬枝,枝幹非常的有力道。其中王冕自己題比較短的詩:「城市山林不可居,故人消息近何如,季來懶作江湖夢,門掩梅花自讀書。」他因為仕途不順遂,所以懶得再做江湖夢,自己在家裡看書教書輕鬆自在。我們可以了解,王冕是藉由梅來抒發心情,和表達君子的清高。他也這麼說過:「吾人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意思是梅吸了池中的墨氣,所以開出來的花都會有著淡淡的墨香。這件也是王冕的《南枝早春圖》,枝幹由頭往上延伸,枝幹與梅花層疊。所以作畫時,一定要胸有成竹,一氣呵成,才可能出現這樣的作品。我們也可以看到花蕊或花萼他喜歡以濃墨來處理,另一種圈花法是雙線勾勒,再以焦墨畫樹幹。看了這麼多作品相信大家了解到,毛筆是可以畫出堅硬的線條,如前面提的大山,也可柔軟的處理雲、花和小草等。最後,這張是宋朝蘇漢成的《冬庭戲嬰圖》,也有《秋庭戲嬰圖》,可能也有春夏,但不在故宮。這件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小孩正在逗貓,宮廷畫講究的是色彩變化,著重裝飾和寫實。當然,這是富貴人家的小孩,不論兒童身上的衣服和頭上的配飾,都是當時流行的裝飾,宋人尤其喜愛珍珠,所以可以看到孩童身上頭上有許多用珍珠配件。看了這麼多的畫作,您們覺得中國畫有趣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