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8日

「大閱讀The Big Read」2011第4季公益講座

「The Big Read」從Global Campaign for Education到BCC,從基本受教權到精選200叢書,從大講堂到閱讀,從識字到知識,從脫貧到改變世界…。天平的兩端,而我們在哪裡?

無庸置疑,我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龍顏基金會自2006年與金石堂書店合作fun書獎,每年推薦百本精選書目;又2010年起,與您共同推動龍顏講堂的公益講座;至今2011年,仍努力不懈,無疑是想與您共創美好的彼端。這一季以「大閱讀The Big Read」的概念,我們邀請優質的講者,傳達對推動「大閱讀」所深信的信念和理念。

10‧23  (日) 14:30~16:30
褚士瑩/NGO顧問
在天涯的盡頭歸零
‧現任英國NGO顧問、作家
‧《在天涯的盡頭,歸零》等40餘本暢銷著作。

11‧19  (六) 14:30~16:30
李儀婷/作家
九份超感應黃金少年──說我們自己的故事:從九份到玉山
‧現任四也童書出版 副總編輯、作家
‧《九份的黃金怪客》等10餘本小說創作。

12‧17  (六) 14:30~16:30
王俊隆 & 何忠堂/工藝設計師
設計竅門
‧現任設計竅門Qiao創意總監
‧曾任Zoe Design、Do Design、Dell、The One與琉園的設計主管。

龍顏講堂公益講座每場次報名人數以50人為限,欲報名者請洽:
報名專線→ 02-2557-9670 傳真專線→ 02-2550-9495
電子信箱→ service@longyen.org.tw 或 longyen.lecture.hall@gmail.com
講堂位址→ 台北市信義路二段196號5樓(金石堂信義店/永康街鼎泰豐旁)





2011年9月20日

旅行,玩出教室外的新視界(上)


讓大家猜猜看我是什麼時候開始出國旅行?其實我是度蜜月時才第一次出國,去了法國而且還是跟團。會選擇法國也是因為小時候看過法國怪盗亞森羅蘋(Arsène Lupin)的小說,那時便開始存錢想要環遊世界,想去看看那是什麼樣的地方,而這距離我真正出國是蠻久之前的事了。結婚之後,為完成一年出國一次的夢想,就督促自己努力的工作和存錢,等存夠了錢,假期安排好,不過我們那時還是選擇跟團。跟團雖然不用花大腦安排行程,可是就是有一個麻煩的問題,導遊通常會安排血拼行程,而我們去奧地利被安排買水晶這事之後,於是我和我先生就決定不再跟團。不跟團也就是要自助旅行,計劃行程並沒有太難,最大的問題便是語言。雖然在學校念了那麼久的英文,但就是講得不好,再加上身處國外的情境中,緊張說不好更是在所難免。而當我們決定出國自助時,接著小孩就出生了,有了小孩之後,我們必須面對的是要不要帶小孩出國?何時能帶他去旅行的問題?當小孩7個月大時,因為那時經濟也沒有很景氣,我先生放了18天的休假,於是我們決定安排出國助旅行,而且我們決定帶我們的小孩一起去自助旅行,為什麼?主要是平常我親自帶小孩,如果我們為了旅行,把他託給沒有帶過他的外婆或阿嬤的話,他不僅會不適應外,帶的人也會很累,而且我們也會因此而玩得不安心。既然決定了,當然,在出國之前我們還是得實施一些行前訓練,或是來個沙盤推演一番。於是我們就從他5個月大開始,帶著他在國內各處旅行。其實帶嬰兒出國國家的選擇就很重要,我們的第一個考量就是乾淨和安心的國家,至少衛生條件和安全是無虞的,最後我們選擇了瑞士。可是去歐洲必需歷經長途飛行的考驗,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小孩時差和耳壓的問題。當我們一切準備好就出發了,上了飛機也上緊發條等著接下來所要面臨的考驗,結果在他喝完牛奶之後就一路睡到了瑞士,沒有發生惱人問題。我們也自我安慰了一下,這可能是行前訓練的成效還不錯。不過,還有回程的考驗。

剛才在演講之前有學員問我:「孩子還小帶他(她)出國,他(她)根本就不會記得。」其實帶孩子出國就是一場「戶外教學」,有些地方或國家我們大人玩過了都還不見得會記得住,那為什麼要求小孩要記住這些呢?記得這些又能做什麼?因為我們喜歡要求什麼都可以「速成」,最好馬上立刻可以見到成效,舉凡吃的速食到語言、才藝、課業…,要用最快的方式見到效果,那就只好進補習班補習了,努力的填壓。這樣也沒什麼不好,不過,有些事情是需要時間的蘊藏可能才有收穫,也或許需要經過數年後才會知道。有次我們在德國旅行,再度去了威瑪(Weimar),走在城裡的某條街道上,我兒子不知看到了哪個建築或店家,他突然跟我說,這裡他以前來過,這令我感到相當的驚訝。幾次帶兒子出國旅行的經驗累積下來,後來我們到了蘇格蘭念書,沒想到最大的收穫是,我兒子在國外根本不怕生,雖然當時他的英語還很爛,卻可以和外國人不論大人或小孩互動得很好。在帶小孩出國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是有諸多的考量,當他還沒辦法平穩的走路時,我們利用旅行專用的嬰兒背架背著;大一點時,怕他在人群中走失,有時他就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再大一些,我們也是希望他可以自己走就盡量讓他走,這也是省去大人體力上的負擔。現在他長大了,沒有嬰幼兒時體力的限制,他開始也參與我們的旅行計畫和討論,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想去的地方。最近他跟我吵著說想去南極,為人父母的特權就是雖然他有參與討論的空間,但沒有絕對的決定權。不過玩笑歸玩笑,有很多問題是我們得事先幫他們考量到,就像當初我們想去德國第一高峰楚格峰(Zugspitze)時,覽車上升的速度快又必需考慮到天候和小孩耳壓的問題,也是掙扎了很久。

從小,他這樣一路跟著我們旅行,但是他是直到8歲才去過兒童主題樂園玩,可能還小不懂事也沒有參與權,所以安排的當然都是我們父母想去的地方。他現在有參與討論權了,我們以民主的方式來決定旅行的地點。但我們還是不會為了孩子而刻意安排去遊樂園,為什麼?這是一種雙向的尊重。因為我們也有權力讓小孩知道,爸爸和媽媽也是努力工作一段時間後才有休假,存了錢一起去旅行。如果旅行中父母的功用:爸爸只是負責排隊買票和拿東西,媽媽得張羅吃的,有些設施不見得可以親子同樂,如果只有小孩玩得盡性,我們只能乾坐或枯等的話,那為什麼我們要去旅行呢?這個問題是需要和孩子共同協調和溝通的,彼此達成共識。在決定旅行的模式、時間和預算時,當然,我們也不是不通情達理,也就是如果安排去遊樂園的同時,我們會讓他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動物或小紀念品,當作紀念。他也必需參與或許令他會感到無聊而父母喜歡的行程: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或看歌劇等,這也是相互體諒的學習。不過話說回來,歐洲大部份的博物館或美術館是不會將小孩拒於門外,甚至有些音樂會只要小孩不吵鬧,親子聽音樂會是件很平常的事。有些博物館內有些設計和規劃,不慬可以讓小孩從「玩」中去學習,甚至連大人都覺得非常有趣,親子同樂可以玩上一整天。

在旅程的規劃上,最好是有其他備用的方案。就像有一年我們計畫出國,卻遇到了SARA,擔心之際也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的旅遊整整延後了6週。我們知道德國人做事很謹慎周詳,這種性格也充分反應在旅行的規畫上,他們通常會有A、B和C三種方案。如果A案無法成行,如:天候不佳、天災或人禍等,那麼就以B方案替代,再有問題,我想通常應該是不會運氣不好到用了C方案。我也建議大家不管是跟團或自助,旅行社的選擇、機票、旅館、車票、保險…等,可以多比較之後再做選擇。在德國普遍的一個概念,機票和火車票愈早訂享的折扣就愈多。就像他們會在一年前就訂好郵輪之旅,預定的一年後才整理行李出發,當下想旅行的衝動,在一年後才實現,雖然在我們看來是有些不可思議,但這樣相對是便宜的。也是有距離兩三天就要出發的旅行團,也可能相對的便宜。另外部份航空公司或德國國鐵DB(Deutsche Bahn),他們會發行一種無法變更的車票,如果沒有使用也就無法退費的,當然便宜非常多,這些訊息會發佈在相關的網站上,有興趣即可列入參考。因為常常需要上網訂票,我也是去玩之後才發現我的英文愈來愈好了,相關的資訊和條款當然是看得愈仔細愈好。現在可以將部份的工作交給我兒子,有時他還得負責幫我翻譯。出國在外尤其是保險,一定要有足額可以支付在國外可能發生意外。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如果沒有足夠的錢支付相關的醫療費用,可能沒辦法得到相對的救助,這點相當的重要。

旅行,玩出教室外新視界(中)


從德國搬遷回來台灣後,因為當時他的中文沒有認真學,讀和寫還不是很好,因此我們選擇不進正規小學,也並沒有安排他去補習。你們應該知道補習其實很花錢,所以我們省下他的補習費,每年就可以安排全家出國一次,這不是很好嗎?因為他也不喜歡去補習班,沒有額外補習的話,除了功課外,省下來的時間他可以去玩、看書及安排做一些自己的事情,這也是他已經養成的習慣了。德國小學是七點半就上第一堂課了,課程的安排也只到中午,不像在台灣上課時數那麼長,下課後還要上安親班。他們下午的時間,如果天氣好的話可以到戶外活動和踢球,或者是留在室內的益智遊戲室和同學玩。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小學裡都有益智遊戲室,遊戲種類非常的多,設計得也非常有趣,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益智遊戲室。不論是戶外活動或益智室,在小學階段教育他們強調的是,從「玩」中去學習,課程的安排著重的也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不僅是玩,對於事先的計劃,也是從小就開始訓練起。有次叫我兒子整理房間,他答應我了,但是他拿出了一張紙和筆,好奇的我就問了:「不是要整理房間嗎?」他說:「這要plan一下。」因為在學校老師就是這麼教育他們,凡事要有計畫,先拿出紙筆規劃好再執行。今年他也參與暑假行程的規劃,在8天腳踏車環湖旅行中,他安排了他想去的二次大戰偵察機飛行船博物館。不過,我也怕他把德文忘光光了,所以我們趁機讓他回德國上課,也去了書店將他未來一年想看的書籍買齊。順便一提的是他們的書店不僅有舒適的沙發供客人看書用,還供應免費的茶和咖啡,有時候假日我們可以在那裡待上一整天,安靜的看書,不會有店員趕客人的情況,如果台灣也能如此的話,那就真的太好了。

這次的腳踏車環湖之旅,第3天我們面臨到了輪胎破掉的問題。當初租用3台腳踏車時,店員給了我們一條備用內胎、補胎用的貼布和輕便型打氣筒。但是,真的面對輪胎破掉補胎或換內胎這種事,對德國人來說可是家常便飯,但對我們3個外國人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路上,只好自己動手。但換好後,我們根本不會輪胎定位裝歪了,騎不了多久又沒氣了。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外胎扎著尖銳物,即使換了新內胎還是會很快就沒氣了。我們沒輒了,那天的行程只好改坐渡輪到晚上住的飯店,他們的環湖自行車道設計得很完善,渡輪、火車、自行車道、自行車交流道、高速公速都規劃得相當安全,累了或像我們遇到破胎,你可以選擇搭火車或遊輪到下一站。當我們到了鎮上,唯一一家腳踏車店也剛好休息,只好打電話求助出租店幫我們換一台腳踏車。旅行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孩子會看到父母如何面對和解決,無形中對孩子也是一種學習以及訓練應變的能力。在我兒子3歲半的時候,他跟我說想學小提琴,一開始我不以為意,日後的3個月他經常跟我提及。心想他真的有心想學,於是就答應了。剛起步幾個月是學運弓和練爬弓,當然是比較無趣。不過,當他學了3個月之後我們就去蘇格蘭了。他仍想學,但我們考慮到語言仍受限,直到了德國,他才又開始學習。後來我才知道他當初為什麼想學小提琴,原來是有一年在奧地利的公園裡,他看了創作很多圓舞曲的小約翰史特勞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的金色雕像,他覺得很酷。其實在旅行過程中,孩子不論是看到、聽到和見到的,無形中可能會啟動他們自發性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後來他也跟我說了想學鋼琴,這是在德國他看過了《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卡通之後,告訴我想莫札特一樣會小提琴又會鋼琴。

在旅行回來之後,我通常會要求我兒子製作旅行報告,就是很簡單的一張紙,寫下他的感想、心得或在照片旁加註說明。記有他第一次製作時,就用簡單的德文寫著自己想法並貼上照片,於是我鼓勵他拿給學校的老師看,老師大大的稱讚他,也與同學們分享,這讓他非常的有成就感。直到現在回來台灣,這次的旅行他進階到用Power Point製作,並寄給和在德國的老師分享。帶著小孩當背包客,雖然有些辛苦,不論是父母或小孩。但我們很清楚帶孩子旅行主要的目的是讓他們與世界接軌,去看看這個世界,不是去看看這個世界有多奢華有多貴。台灣是個島國,資源相當有限,我們勢必要讓我們的下一代知道,如何靠自己的優勢與世界接軌,這點我們與新加坡相似,但他們很清楚明白,各方面的態度和動作都非常的積極,也做得很好。旅行也是讓我們學習換個角度看世界,怎麼說呢?在蘇格蘭時,得知我先生要到德國工作,當時心理其實有些排斥,因為德國人總給我一種撲克臉以及做事一板一眼的印象。但實際住到東德之後,發現他們是慢熱型的。也就是我們剛搬到德國之初,一般租房子不要說家具是連燈具都沒有的,於是我到了鎮上用很破爛的德文買了許多燈具,老太太不僅訂正我,還教我正確說法。離開時,請老太太她幫我放在袋子裡以便我坐公車提回家,真的又多又重還得擔心破損的問題,她問了我住哪裡,我告訴她住的地區,她表示也是住那裡,等他先生下班回家時再開車幫我送過去,而且是免費的。我真的驚訝不已,一般買家電請店家送不僅要排時間,還得外加運費,更不可能有早上買晚上到的服務。就像安裝網路也是要等上3週,請他們快點最快也是兩週後的事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也讓我謹慎自己對於人事物,不要用既定的立場或先入為主的觀念去看,秉除自己的立場,將會有更多收穫。

我告訴我兒子我們家的座車都是Mercedes-Benz,因為當時住在德國時,並沒有買車,所以不管去哪裡或是旅行都是搭乘大眾運輸。兒子的學校老師也這麼教育他們:「地球生病了,所以回家記得告訴父母少開車。」這在我們家慣徹得很徹底,有次旅行為了省錢,選擇搭火車從德勒斯登(Dresden)出發前往義大利,在火車上的時間長達22個多小時,而搭飛機僅要兩個小時。這對一個8歲的孩子來說,第一次搭有臥舖的夜車倒是還蠻興奮的,但是長時間下來,當什麼把戲都玩盡了看夠了時,旅程中學習忍耐是有必要的。如果做不到,那就不要去了。再來我要說的是,全家去旅行爸爸不缺席。台灣的爸爸可能經常因為工作而無法跟著孩子去旅行,但等到孩子長大了,他們可能不知道孩子喜歡玩些什麼或要的是什麼,甚至找不到共同的話題而沈默,而等孩子大了或許寧可找朋友去旅行。就像剛提到坐車長途旅行,我喜歡跟我兒子聊天,因為不知不覺就可以掏出一些孩子心中的小密秘。在歐美還行得通的居遊,也是不錯的選擇,就是在一個城市暫時居住兼旅行,與當地人接觸的機會較多,住的地方就像家一樣附有廚房,可以自行料理三餐,便可省下上餐館的費用。然而,在台灣由於小吃多又方便,居旅可能比較行不通。

旅行,玩出教室外新視界(下)

孩子透過旅行,獲得哪些不同的啟發?記得有次我們從奧地利的自然史博物館出來後,我們到中國餐館吃飯,我兒子突然把桌上的整盒牙籤倒在桌子上,我緊張得要他趕快收好,結果他在桌上排起剛才在博物館裡看到的恐龍化石,令我們感到相當的驚訝。他說想當考古學家,問我當考古學家還有沒有恐龍可以挖,我跟他說還可以去埃及的金字塔考古。後來我們帶他參觀大英博物館,看到了真正的木乃尹,他害怕他們會站起來而不太敢靠近。他爸爸跟他解說木乃尹的製作過程,四個罐子的作用是什麼,顯然他更害怕了。我們非常喜歡帶孩子去博物館或美術館,在歐洲有各種不同主題的博物館,如:小提琴博物館、鹽博物館、BMW博物館…。有些博物館更可深歷其境,了解它的歷史和文化,兼具了教育的功能,部份博物館的甚至設有體驗區或互動的設計,可以讓觀者從玩中去學習,通常不只是單向的參觀而己。某次我們在美術館內看到幼稚園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參觀,並且跟他們解說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其實,你會發現在歐洲美感教育從小就開始,雖然不懂得如何畫,但懂得欣賞很重要。旅行,語言是人與人溝通基礎,除了練習聽懂,外語能力好有機會認識更多的異國朋友,也讓他們有機會認識我們,開拓他們的視野,不然歐洲人只認為自己好。所以語言是重要的工具,如在小的時候能將這些備齊,日後更能運用所學的語言去獲得更多的知識,這才是重要的。

透過一些行程的安排和規畫,讓孩子可以體驗各種不同的旅行方式,如健行、登山、騎單車、純渡假、騎馬、當一日海盗等等。德國人很喜歡健行,所以他們的健行或登山路線大部份都規劃得相當地完善。依人體能的考量,有不同的路線指標設計,只要依照著設計的指標或顏色標示,通常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小學通常也會一個月安排一次健行活動,老師會要求學生記得攜帶雨衣、點心和水的小背包。曾經陪我兒子參加過一次,才知道他們走的並不平坦的鄉間小路,真的就是有規劃的健行路線。健行時間長達4小時,但通常回到學校後,學生當然不可能安份的坐下來休息。活動當日除非是下滂沱大雨,不然不會取消。德國小學的教育很重視學生體能的訓練,他們每週會固定兩次,每次2小時的踢足球時間。曾有次帶我兒子去兩天的騎馬體驗營,因為太昂貴了,所以我只幫他報名了兩天。雖然繳了那麼多錢,但第一天幫馬兒刷洗、相處和培養感情,第二天才有機會騎到馬背上。大家有機會可安排帶孩子去維也納皇家動物園(Schönbrunn Zoo),這座動物園是世界上歷最悠久的動物園,它是18世紀中瑪麗亞女皇(Maria Theresia)為16名子女所建造的。那也是我們去過最富麗堂煌的動物園,動物好像都生活在金碧輝煌的宮殿。

我要說的是,如何在玩中學習,玩出興趣與生活中的大道理。在德國,渡假是很重要,不會渡假就不會安排自己的生活,老闆會質疑你的工作能力,所以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也就有渡假的概念。而這個「玩」的概念也深植在他們的教育中,他們從幼稚園開始孩子們就會進圖書館,不管借書或閱讀。進了小學,校方也會安排「讀書之夜」的活動,也就是孩子們借或帶一本書,晚上搭帳棚夜宿教室內,這一夜可以與同學分享書中的故事。雖然教育是強調玩的概念,但並不表示隨便,校方也嚴禁孩子在上課期間,不能隨便請假去渡假。最後與大家分享幾句話:「孩子的成長中有一次,不要讓他們只有一個不斷地補習、做功課和學才藝的童年,應該讓他們有機會用不同的方式體驗生活,培養國際的眼光。旅行,不僅帶給孩子寬廣的視野,我們自己也可以看見不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