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5日

吳明秋 老師〈石之美者─溫潤冰涼「玉器」來消暑 〉講座紀錄─(上)



我們的「古寶」都放在哪裡?沒錯,在故宮。我是2000年考進故宮博物院到現在,接下來兩位老師更是比我早,玉有八千年的歷史,她們講的分別是銅器和繪畫,大家想想青銅器光夏、商、周就有三千年的歷史了。再來談到書畫,您們知道中國最早的書畫──晉朝的《女史箴圖》──現在在哪個博物館嗎?不在中國,也不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而是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女史箴圖》也有1800年的歷史,現在卻是別人的鎮館之寶。今天我準備了300多張PowerPoint,要在兩個小時內把玉介紹完是不可能的,重點我們放在一個概括的認識,以及認識這些古物的玉是非常有趣的。那麼「玉」是什麼?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裡提到的,「玉」其實就是美麗的石頭。玉分為閃玉又稱為軟玉,硬度是6~6.5。6~6.5到底是多硬呢?請大家伸出手指,依照莫氏礦物定律界定的硬度,按按指甲的硬度昰1度,我們拿來磨腳皮的浮石,也就是丟進水裡會浮起來的滑石,這些硬度都是1度。再來,大家敲一下蛀牙的牙齒,硬度相當於兩度。敲牙齒3度,敲玻璃4度,防彈玻璃5度,6度是玉,7度是翡翠玉,8度是瑪瑙,9度就是紅藍寶石,10度什麼?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鑽石。中國大陸產玉的地方很多,台灣有沒有?有,在花蓮夀豐鄉的豐田玉。長久以來我們講玉應該具備什麼的特質?溫潤內斂。這件清朝的作品就是溫潤的碧玉,先不提典故,大家看到這件作品的造形會覺得它像什麼?苦瓜,沒錯。其實,這是北方的一種開紅色的花,結黃色的果,再慢慢變得晶瑩逷透,是一種觀賞性的植物,不好吃;所以北方人叫它「爛瓜」。這件古物當初到了台灣之後,大家怎麼看都像苦瓜,故宫將它命名為「白玉苦瓜」,過了幾年,故宮認為文學專業還是歸文學專業,所以正名回《白玉錦荔枝》。八千年來我們所稱的玉就是這種溫潤的玉,尤其是白色,玉中最精品的玉就是和闐白玉。碧玉透閃石是乾隆老爺非常喜歡的作品之一,它是漢代的,豬造形的玉包著金箔。豬是歷代很重要的一個象徵,就像握豬,握到豬就像握到了財富。尤其是漢代神仙思想,相信有來生轉世,所以皇帝死後有含蟬和握豬造形的玉做為陪葬,象徵來生再享富貴榮華,這待會我們會再談。

剛講的是硬度6~6.5的軟玉,再來我們要提到輝玉,硬度7的硬玉,也就是翡翠。翡翠只有哪裡有產?沒錯,緬甸。歷代的達官顯貴珮帶的多的是碧玉或白玉,碧玉和翡翠的差別在於翡翠會閃爍著玻璃亮光,碧玉是比較溫潤內斂。我想請問如果給您們一塊大小一致的玉和翡翠,您們會選哪一個?價格考量,大家都會選擇翡翠。八千年來我們所講的玉都是溫潤的白玉和碧玉,不是翡翠玉,可是現在大家的選擇卻不一樣了,這個道統和行情是誰破壞掉的?就是慈禧太后。清朝帝制規定得非常清楚嚴格,正室著紅,偏室著綠。慈禧是正后,還是偏后?西太后是偏后,東宮才是正后。所以慈禧不能穿著紅色,只能著綠衣、綠帽配綠飾。八千來的道統,到了清朝,短短兩百年就完全打破了。在故宮看不到幾件翡翠,大部份都是溫潤內斂的白玉和碧玉。回溯歷史,這也說明一件事,領導者和在位者非常重要,因為道統和法統會因此而改變。回到翡翠,它的命名就是來自翡紅翠綠的翡翠鳥,牠翠綠色的羽毛色澤相當的漂亮。大家知道中國清朝最厲害的寶石工藝是什麼?就是將捉到翠鳥曬乾整批送進京城,工匠們將羽毛拔下來,做什麼?就是鑲貼在寶石上,也就是點翠;所以大家看到點翠的作品時,身體要上下左右晃動,因為羽毛透過光線的折射會產生漂亮的光澤。我們的老祖宗是不是很厲害,兩百年前就知道將有機質與寶石結合。這件作品是在故宮,慈禧老佛爺的翠玉獨子。我們談了這些,如果到建國花市那麼多賣玉的商家,怎麼去分辦真的還是假的?會透光的就是玉?沒錯,石頭和玉的差別在於透不透光,不過玉本身有它的玉質,那要如何才符合?這就要看廣義或是狹義的定義。根據《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新疆的白玉,雲南的翡翠,東北的瑪瑙,湖北的松石,海南島的水晶……等,都是製作玉的原材料。剛才我們也提到許慎在《說文解字》的定義「石之美者」,也就是美麗漂亮的石頭就是玉。那麼我們的老祖宗又從何時開始使用?雖然我們不是研究歷史,但還是要了解一下,人類對石器的運用到裝飾之過程。最早我們可以推到170萬~9000年舊時器時代的元謀人,當時就會利用石頭作成削尖打鑿器。再來是距離現在50萬年前的北京人,利用石英石和其他素材做成複合工具。更近一點距今1萬年的山頂洞人,一樣利用石頭做為工具,不一樣的是石頭上有細小的鑽孔,他們也開始懂得利用赤鐵礦做美化和裝飾。這張是貝殼鑽孔的飾品,1萬年前就已經知道這麼做了。

再來我們得談到「玉」字的由來,也就是一塊二塊三塊,再利用1條線串起來就是「王」ㄩ‵ 字,就像珠寶的珠,您們會查什麼部首?沒錯,查「王」ㄩ‵ 字旁。大陸的朋友以前會說查「王」ㄨㄤ′ 字旁,後來他們也更正為斜「王」ㄩ‵ 旁。為什麼「王」ㄨㄤ′ 和「王」ㄩ‵ 是同一個字?我們也常搞不清楚。這要說到中國第一位皇帝,也就始皇帝─秦始皇,秦始皇之前稱之為天子。據說秦朝的宰相李斯為此想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就一定會做一件事,那就是打瞌睡,結果毛筆一掉就掉在這個位置。隔天,他很高興地跟王報告,所以「王」者為王「玉」者為玉正式分家,不過,這種說法簡直是在說「漫畫」。中國最早的文字記載是甲骨文,而最早的漢字是青銅器上的金文,再來就是小篆,大家可以去找小篆來看,真的就是從秦始皇開始「王」和「玉」正式分家。也可能這樣,所以有剛才的笑話流傳。「玉」也就是「王」者身上帶的一顆「、」石頭,玉不是平民百姓可以隨便珮帶的,只有皇族,以及貴族中的貴族才可以使用的。以前有學員會後很神秘地從口袋取出閃閃發亮的東西,要我幫忙鑑定是不是真玉,就像剛才我們提到是閃玉、碧玉、輝玉和翡翠是狹義的玉,其他因為會透光,就是廣義的玉;所以真玉或假玉就看您怎麼玉定義。玉有做成玉杯、香爐、文鎮和玉鐲等等,再來這件作品《翠玉白菜》。請問故宮的鎮館之寶是什麼?沒錯,這是老師設的陷阱,故宮的鎮館之寶沒有《翠玉白菜》,這件作品只能說是人氣和點播率第一名。一來是不知作者是誰,只知道是清朝的作品,其次是沒有任何史料可以拿來考據它的重要性。我們來看一下這件作品的象徵義意,白玉是菜梗,綠色是葉子,古代綠色稱之為青色,所以顏色上的義意是清清白白。菜葉上有兩隻蟲,幾年前故宮請科學專家來鑑定,大隻的叫中螽,小隻的是蝗蟲。我們知道中螽一胎100~200隻,蝗蟲一胎更可生到200~300隻。所以這件作品簡單的意思就是,清清白白,多子多孫。這件作品原本是永和宮瑾妃和妹妹珍妃的嫁妝,他們同時嫁給光緒皇帝。光緒政變之後,珍妃被扔到井裡,瑾妃確定是老死於宮中。去年建國100年,到底該不該讓這件作品參展,讓專家們就很頭痛。因為嚴格說來它並不是參展國寶的選項,可是國寶展大家都想看它。最後,專家和考官們再加一個選項,就是人氣指數的作品;於是在建國百年的特展上,大家能夠看到《翠玉白菜》。三年前有則媒體報導指出中螽的觸鬚斷了,我待了十幾年也不知斷鬍鬚這件事。故宮的40萬件作品,分別從1948和1949年到台灣之後,先存放在霧峰,直到1965年中山博物院成立,後來組織條例修改,所以改名為故宮。當時有拍照存證,調出照片後才發現,原來那時鬍鬚早就斷了。這也難怪,因為這些國寶從民國20年日本侵華開始,就跟著國軍到處跑,接著國共戰爭,又繼續輾轉來到台灣。

講到這裡我不得不說,您們知道有多少人為了傳承中華文化和道統而努力嗎?對這些默默奉獻的人我們真的要給予敬意。到大陸交流時,每次說到這段他們大多會說:「那還不是妳們從我們這兒搶來的。」不禁反問,如果五零年代還放在大陸的話,這些古物的命運會如何?大的朋友們也相信,這些古物會被破壞殆盡。再來我們談到玉是怎麼形成的?是的,高壓低溫。如果高壓高溫就會產生鑽石;所以有地震的地方就有產玉。那麼早期怎麼開採玉石?大都是採自河底,鑿於山嶺。在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裡就有說明,採自河底的玉石比較溫潤,因為已經過河水的淘洗,山裡來的玉石相對比較大。我們知道春秋戰國是戰爭開始的時代,為有了鐵器,那麼在這之前怎麼將玉石做成玉飾?在玉石開鑿之後,利用繩子拉著玉石和裝了水的石粉,也就是運用石頭磨成的粉末琢磨玉石,《三字經》裡不是有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所以我們說玉是用琢磨、琢磨。這真的不容易,所以說玉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珮帶的。玉的意義在中國歷代的演變,裝飾用的愛玉,敬玉和迷信玉,也就是玉可以拿來當工具、兵器,刻有圖騰和文字的玉拿來當做禮器和當作身份地位的象徵。為什麼中國人會那麼喜歡玉的原因,孔老夫子說了,君子比徳,君子的德行就像玉一樣「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也就是君子要像玉一樣質溫潤有澤,這樣才具有「仁」的特質;縝密以栗,思緒猶如栗子般縝密,就是具備了「知」的特質;廉以而不劌,劌是刺傷人的稜邊,中國人講的是方方正正,為人廉正寬厚,就具備「義」的特質;垂之如墜,具備「禮」的特質;叩之聲,有悅耳的「樂」性;氣如長虹,玉器是拿來禮天的,具有「天」性;精神見於山川,玉石是從地底下挖出來的,具有「地」性等等。孔子也說過「蘊玉珠藏」,意思是錢不露白嗎?不是喔!孔老夫子的意思是,有德行有能耐的人行為是內斂的,不會張牙五爪顯露在外。那什麼時候應該出表現出來?也就是當仁不讓。現在故宮有「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讓我們知道3000年前就在講以德配天,可是到現在我們學校裡的品德教育卻在討論雞排和藍白拖,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和密碼,存放在哪裡?沒錯,在我們的古物裡,只是您有沒有辦法解密出來。既然玉這麼好,在漢代之前的秦朝始皇帝更是派了500童男女,西去蓬來仙島取長生不老之藥。到了神仙思想盛行的漢朝,大家也都在求長生不老,後來他們真的把黃金和玉磨成粉放在玉杯中喝掉。因為金埋在地底,不管多少年挖出來還是黃金,玉也一樣,所謂的「金玉不朽」。所以當時流行吞金粉和玉粉,這樣也會金玉不朽。根據文獻記載漢代有幾位皇帝不是結石,就是金屬中毐,死後使用玉棺玉匣,便可位列仙班;這些就是迷信玉。

吳明秋 老師〈石之美者─溫潤冰涼「玉器」來消暑 〉講座紀錄─(下)



再來我們講到玉石的「沁」,玉的色澤會受到其他如青銅器或泥土的浸入,而改變了原來的顏色,這我們叫做「沁」。這張作品是一個胡人蹲騎在馬背上,這件古物出土後沒再經過的整理,我們叫做「生坑」,相反的經過再次琢磨的,我們稱之為「熟坑」,包含青銅器也是一樣。為什麼出土之後不再整理?也就是擔心經過再次的整理之後,這些古物上的文字或圖騰會因此而損壞,不再整理主要是這些重要的文字和圖騰可做為日後做為研究之用。我們看到這件作品馬尾的部份,黑色的部份就是受到土壤地質的影響,也就是沁。這張是漢代用來喝黃金或玉粉的玉杯,大家看這杯口青色的部份,猜看看是被什麼沁的?沒錯,氧化的銅器。因此,很多商人的頭腦就動到這上面,一塊色澤不是那麼完美的玉,或想要色澤與眾不同的玉石,就可以利用沁,可以沁一色兩色三…。所以沁一點紅,就叫寶石紅;沁點綠,就是鸚鵡綠;有點白,就叫它雞骨白;紫,就是茄皮紫;沁得不好的,霧霧的就是潭水蒼;好一點,就是雨過天晴…。其實,這些大多是商人無所不用其極的商業術語。大家有沒有想過每要到中秋節台灣的碳指數就會破表,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沒錯,是商業促銷的手法。那麼情人節是哪一天?有西洋的,有中國的,還有日本的,這些是促進消費和經濟繁榮的方法。我們常說事情一體兩面,就看您站在什麼立場,但我們也要正本清源,了解源頭從何而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進博物館的原因。也就是當人云亦云時,我們能夠清楚分辦真偽。現在故宮的「赫赫宗周」800年,建議大家一定要去看看,為什麼?因為幾乎百分之九十的禮,都是在當時訂下來的,而且已經過3000年的驗證和考證;這是提到沁的題外話。這張是漢代的玉蟬,因為蟬像舌頭,蟬夏天要死之前會孵卵,卵隔年會孵化成蟲,在神仙思想盛行的朝代,這就有來生轉世的涵義。再來,我們剛提到的握豬,豬殺了可以裹腹,也可以賣錢,「家」這個字底下是個「豕」。豬是很愛乾淨會游泳的水畜,因為親水性;所以在紅山文化裡,祭祀祈求雨求平安時,豬是用來跟老天爺溝通的生畜。我們建醮或廟會殺豬來祭祀,不是現在才開始的,6000年前紅山文化就開始了。而且豬是陪葬,所以漢朝的含蟬握豬,就是希望來生重享榮華富貴。為什麼這隻握豬會是褚紅色,可能是「沁」,也可能是「盤」,就像泡茶養壼一樣,握豬握久了也會有手汗,玉就是這樣,盤玉就是我們愈常使用就會愈溫潤。

接下來這個大家一定要聽,到建國花市馬上可以見真招。宋朝1000年裡最為流行的就是,他們會把玉拿來火烤,所謂「烤皮子」。為什麼要烤?玉火烤了之後,就會產生裂痕,表面會呈現舊舊的黃褐色,新玉被烤成舊玉,看不出年份的情況下,那價格就不得了。這件作品是明朝的《白玉雙猴偷桃》,兩隻猴子在研究如何偷王娘娘的仙桃,您們可以看到牠們的毛色就是用火烤出來的。再來這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清朝《肉形石》,很多導遊帶團來到故宮會這麼介紹:「來到故宮一定要看那口鼎,裡面有滷白菜,還有一塊滷肉。」就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豬皮以下的色澤嚴然說來都是原石,但是依原石豬皮的色澤就不對,所以就用蜜蠟去烤,再逼真一點,拿針扎洞做出豬皮的毛細孔。《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這類的作品,我們稱之為巧雕。我叉個題,故宮裡有個唐朝美人《仕女俑》,胖胖有著雙下巴,頭上兩個歪一邊的髮髻。這是因為騎馬落馬,頭上的揪揪著歪一邊,後來變成一種流行時尚,這也是中國唐朝最有名的「墜馬髻」。唐朝定都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唐朝盛世居住在長安就有上百萬人口,駐外使節300多人,最多來自日本的留學生,他們將長安做為範本,移植到京都和奈良,現在到日本的這些城市觀光還可以看得到唐式建築。日本觀光客到故宮看到《仕女俑》無不驚嘆可愛,這聲驚呼背後也是對當時唐朝盛世的一種讚嘆。大家看電影《情女幽魂》裡的小倩,頭上頂的就是那個年代非常有名的墜馬髻,導演是有考據的。在故宮不只一次聽到台灣的導遊這樣介紹,左看右看看不到胸部,所以判定她是男扮女裝,這真的讓人哭笑不得!我們講至現在,每件古物都有它們自己的故事,可是大家會覺得我們是在聊8000年前的古物嗎?我相信不會,而且這跟我們是很親近的。玉除了烤皮子,還有用燻的。這件清朝的《仿漢玉杯》,我一定要來講一下,乾隆號稱十全老人,是因為他出征了十次都打了勝仗,屬於文功武赫,照理說他的鑑賞能力應該也不錯。乾隆看中一只漢代很漂亮的玉杯,於是找來工藝大師姚宗仁來,結果他跟乾隆老爺報告,這只仿漢代的玉杯是他阿公做的;於是乾隆將這個故事題在紫檀上。乾隆很愛題詩,很多國寶的古物上都有他題的詩句,當然不只書畫,還包括了陶瓷器和玉等作品。

再來我們談玉上的裝飾圖騰,中國出土第一座刻有人面頭像的石頭,是在7000年前的斐李崗文化,再來是磁山文化,也是人面像。之前我們提到是拿來石器當工具,我們看到磁山文化這個上方有個穿孔,它是一個佩飾。有人問我故宮歷史最悠久的是哪一件作品?就是8000年前查海興隆漥文化的玉耳飾玦,也是世界公認最早的玉器,就在我們的故宮博物院。這個玉玦怎麼戴?不是用夾的,而是穿過去。周禮的時候,耳飾玦是用撢繩綁起來掛在耳朵旁邊劍,用來祭天的。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時,項羽請劉邦吃了一場好宴,也就是鴻門宴。項羽的參謀范增,數度舉玦敬項羽,做什麼?就是要他殺了劉邦。可是,當時西楚霸王項羽並沒有將劉邦放在眼裡,范增氣到將項羽送來的玉杯砸在地上,並對項羽說:「您和我們國家的命運就如同這塊玉石,終將『玉石俱焚』。」果然,漢朝的第一位皇帝就是漢高祖──劉邦。所以這個耳飾玦就演變成珮帶在身上,當做下定決心的提醒。還當做,當官被流放邊疆去開墾時,如果收到皇上畫的「環」,象徵連而不斷,就表示可以回朝;如看到的有缺口的「玦」,表示斷絕,不用回來繼續流放。這是故宮長期展的一件作品,不知典故和背後的意義,可能一晃就過去了,這就相當可惜!剛是8000年,這是6000年前位於長江流域良渚文化的玦,再來台灣5000年文化的卑南文化也有,還有這是馬家濱文化的耳飾玦。剛才我們說耳飾玦是用穿的,因為比較不容易掉,也有用夾的,不過是陪葬品,不會有掉的問題。這張是環,是興隆漥的管珠串起來的一個環,這一個個的環是用琢用磨做出來的,這些都是先人的智慧。日本觀光客《仕女俑》之外,還有這個紅山文化的《勾形雲佩》,除了像浮世繪的白浪,還有它的歷史,來自黑龍江和松花江流域一帶。大家看這造形,沟沟浪花就像鳥喙一樣,中華民族是一個崇鳥的民族,造形非常的漂亮!您相信嗎?當時沒有切割的工具,卻可以做出這寬19公分的勾雲,這是王者帶在身上的佩飾,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大家看到了嗎?6000年前的原創精神和工藝技術,是如此之棒啊!這件是紅山文化的《玉豬龍》,豬對中原文化真的很重要,可以吃,可以賣,還可以當水畜祭天。這是「C」型的龍,因為下雨打雷轟隆轟隆,就像龍來的聲音,雨後的彩虹就是龍來了,真的是這樣的嗎?真正要講的是圓形的玉「璧」,切一半就要「璜」,「璜」就是天空的彩虹,古代的人認為那就是龍,所以龍的造形從「C」型開始演變,6000年前紅山文化已經出現龍的造形了。這張是典藏在北京故宮裡紅山文化的《玉龍》,這是藏在台北故宮裡紅山文化的《玉龍》。

一樣是紅山文化的《白石鷹杖杖頂》,因為崇鳥民族,新石器時代講的都是一族一族的聚落群,只有首領,再來夏朝還是歸在斐李崗文化,真正信史時代是從商朝開始,因為開始有文字。根據記載:商朝先祖帝嚳有的妃子叫簡狄,有天三人在森林中散步,突然飛來了一隻九天玄鳥,下了一顆蛋,簡狄吃了那顆蛋之後就懷孕了,生下了契,也就是商朝的第一位皇帝;所以商朝的人就相信「玄鳥降而生商」。其實是有原因的,剛說簡狄是位妃子,妃子所生的小孩怎麼可能繼承王位,所以就必須「君權神授說」,也就是上天的旨意。我用這個故事來說明,為什麼信史文化裡那麼多鳥的造形,鳥和人類的差別在於牠會飛,所以人們認為鳥是上天跟人類溝通的神獸。這張是《帶齒獸面紋》,出土的紅山文化的有很多這些神獸的圖紋,再來這張《玉馬蹄形器》,玉質非常的美,圓形中空,大家可以猜看看這是做什麼的嗎?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的考古學家和中國社會科學的考古研究所專家們也不情楚,最後給了「功能不詳」。這次兩岸共同合作的殷商大展,有很多功能不詳的古物,卻都製作得非常精美細緻。3000年前的文化經過歷代的演變,是我們很難去想像的,像這張用石頭磨出來的《玉鳥》,也讓我們不得不相信它應具有的功能性。再來,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周禮.春官.大宗伯》裡提到的:「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老祖宗認為天圓地方,不過,星球天圓地說證實地也是圓的。大家知道良渚文化裡圓形玉璧的功用是什麼?因為蒼璧禮天,族裡首領死了之後,玉璧貼在前胸後背。黃琮就是四四方方的造形,最高的黃琮49公分在大英博物館,47公分在南京博物院,台北故宮是46公分多。當初101的設計聽說就是看了這個玉琮,最後101是採正四方和八卦來建造。琮的中間是圓的,玉璧的中間也是圓的,這就是上達天廷,一種溝通的橋樑和管道。這是當時敬天尊地的一種禮制,朋友們,這也告訴我們只有敬天畏地才能長長久久啊!這是各式的玉琮,上面還有飾紋。這張也是良渚文化的《玉鉞》,刻有大眼和小眼的圖紋,大眼是神獸,小眼是巫師的眼睛;電影《阿凡達》裡最有影響力的也是公主的媽媽,是酋長也是位女巫;我們的立委選舉,不也是說媽祖托夢;古今皆然,還是君權神授說。這樣的眼睛圖騰慢慢的簡化,簡化成像這在台北故宮的長形玉琮,上面一個刻痕表示眼睛,一面有17對眼睛,四面共有64對。接下來齊家文化的大玉璧,特色就是古樸,不是偷懶,出土的唯一的三聯璧就是齊家的玉璧,可單獨,也可以三個組合。再回到良渚文化,看這些古物不可錯過任何細節,仔細一看這圖騰是上面是鳥站在高台上,底下是鳥背著太陽,就是負日陽鳥,也就中國的太陽鳥。西方是宙斯的兒子阿波羅,穿著火紅駕著銀馬車,拖者太陽出來。在故宮裡,新石器時代的ㄇ型展場,雖然走一圈不用十分鐘,但我們講已兩個小時,而且根本講不完。每一件作品,每一個刻痕,都有它存在意義和故事,聽完這場講座,大家一定實際地去故宮看一看,親自去感受一下。